基于 EPC 模式的房建工程建造管理

发表时间:2020/4/30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月1期   作者:张娜
[导读]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摘要: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促进房建工程的发展越来越好,EPC模式总承包工程逐渐增多,重点行业也逐步把EPC模式引入到房屋建设领域。EPC模式进行的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同样重视工程的质量、安全和施工进度,但是它还纵横拓展了工程的管理内容,深度融合了报建、勘察设计和商务合约采购,确保了工程的正常实施,更有利工程建设。近几年,房屋建设项目采用EPC总承包方式,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绩。同时,EPC模式的要求也逐渐提高。
        关键词:EPC模式;房建工程;建造管理
        引言
        对房建工程进行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关注当前新的发展形势,对管理理念进行更新。EPC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指向的是工程总承包的运行模式。该模式在当前的房建工程管理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房建工程能够实现设计、采购、施工等环节的统一组织安排与管理,因而能够最大程度的实现资源整合与效率提升。
        1EPC模式建造管理工作的探索
        1.1重点管理工期的进度,确保工期节点实现
        在EPC模式下,工期的进度管理作用很关键。工程合约规定,如果工程的里程碑节点延误工期,业主方会对总承包方处以一定数量的罚款,并且有权利对承包方单方解除合同,另外,承包方无法在一定工期保证项目的质量,业主方也会对承包方减少一定数量的为完成工程合约准备的奖金。在这些严格的合约要求下,应该从以下几点探索工程的进度管理:(1)建立不定期的工期考核制度和要求赔偿的费用管理制度。根据参与建筑的各分包商在总承包合同中的合同额比列,制定出延误工期的日处罚额度,并且制定出项目工期考核的管理制度,并对制度的管理流程进行正式地公布,在每周进行不定期的考核和每月不定时的处罚,对工程的施工进度节点进行严格考核。在EPC合约模式下,不必计算总承包商与业主方的工期和索赔费用,但是要在总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以及各分商之间订立合适的赔偿制度。比如:把某个项目的总工期定为十个月,而在第二个工期则定为十二个月,在对每个工程环节设定了总的建规划后,可以得知完成每个工程环节的时间通常是固定不变的,后续施工阶段的可持续时间会随着某一个施工阶段的节点延误而相应地减短,而进行建设需要的费用也会逐渐增加。在这种情况下,总承包商应该去做的是制定好各方赔偿费用的制度流程。(2)在建筑设计中制定好计划的等级规划。当总承商在进行工程建筑实施时,通常是根据制度的细致规定,最好把工程计划进度分为六个等级,把总承包方与业主各方确定的各个环节规划安排在第一级;而把总承包的总体规划在第二级;设计、报批报建、采购等作为第三级;月度计划为第四级;周计划和日计划分别归为第五级和第六级。
        1.2把设计深度融入建造中,提升工程的可建造性
        在利用EPC模式进行建筑过程中,总承包商应该注设计规划,进一步提高工程的建造进度。比如在一些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评论会上,参与建筑的各方商业管理人员都要在整个过程参加设计图纸的评审,对施工便利性、施工措施进行充分考虑,充分利用机械设备的性价比、当地材料等因素,减少了传统中存在大量设计变更的现象,设计出可建造性高的施工图纸。
        1.3各方共同合作
        总承包商必须与各方共同合作,才能顺利开展各种建工作,根据最重要的建造阶段制定详细的工作清单,并划分掌握质量的具体责任分工,经过各方的确认后再进行施工。比如重点控制房屋表面的防水建筑材料施工,根据抽量调查、审核材料去制定各方的职责和应该承担的责任。根据本工程项目的具体操作,在EPC模式下进行建筑的总承包商,应该把分包商从总承包管理阶段分离出来。通常是对分包商的内部建筑进行单独的模拟核算,独立签订工程项目责任书。
        2EPC模式在应用过程中的不足
        2.1缺乏统一的制度流程
        近年来,我国的EPC房建工程发展比较迅速,但是在其发展过程当中,国家忽视了对其行业的规范约束,缺乏统一的制度流程。这就使得在建设过程当中,工作流程及相关责任分配较为混乱。如果在房建工程建造过程当中,出现相关的责任问题,就不能够找到具体的负责人,进而阻碍房建工程的顺利开展。并且由于该模式采用的是边设计边审图边备案边施工的形式,这种方式不仅不能够节约时间降低,反而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经济损失。由于该模式与我国传统的建筑施工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目前国内大多数地区的行政主管部门对EPC模式的备案、审查等相关工作仍然没有完整的操作流程。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中国国情的EPC房建工程的备案、审查等流程。
        2.2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有待提升
        由于EPC项目包含地勘、设计、采购、施工等多个环节,因此,对于房建工程的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然而就当前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房建工程工作人员的整体技术水平仍然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与发达国家相比,没有竞争优势,不能够保障房建工程的质量。如果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不达标,就不能够应用更为先进的技术来推动房建工程质量与水平的提升。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房建工程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如果不能够聘用具有专业技术的施工人员来为工程质量提供保障,将对我国房建行业发展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
        2.3对管理工作的监督不到位
        当前模式下,我国房屋建筑工程项目在发展过程中比较注重速度,而忽略了对质量的提高。对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监督力度不够,监督工作不到位,导致相关的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极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影响房屋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开展。同时,企业监督管理工作人员对房屋质量后续工作的监督意识也不够重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程度,这样就导致了后期的建设工作中出现差错。最后,就目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的发展现状来看,在对管理工作的监督过程中并没有形成一个完整且明确的监督管理体系,这对管理工作的建设发展来说极为不利。


        3基于EPC模式的房建工程建造管理工作要点
        3.1工程进度管理
        实施EPC模式时,需要把握EPC模式下的管理重点,其中进度管理是EPC模式下管理的重中之重,因而管理人员需要做好工程进度管理。在房建工程合约中,一般都会强调当在关键节点出现工期延误时,总承包方需要担负责任,要向业主提供赔偿款。且业主可以根据工期延误的严重程度决定是否要和承包方解除合同。若承包方无法在工程进度内保障工程质量,业主也会一定程度的缩减对承包方的奖金。基于上述内容,管理人员更要重视工程进度管理,应从以下要点出发加以管理:首先要分析参建分包商在总承包合同中的合同额比例,要针对各个分包商制定相应的工期延误的惩罚制度,并定期进行工程考核,考核时要以施工的重要节点为考核重点,并进行定期奖惩;其次管理人员要从建筑工程设计阶段就进行施工进度控制的等级规划。总承包商应以工程建造制度为基准,对工程进度计划进行等级划分。一般可将工程进度划分为六个等级:(1)等级一:总承包方与业主各方确定的各个规划安排;(2)等级二:总承包的总体规划;(3)等级三:设计、报批报建和采购等;(4)等级四:月度计划;(5)等级五:周计划;(6)等级六:日计划。
        3.2工程成本管理
        工程成本管理与工程进度管理在EPC模式下是相辅相成的,在确保工程进度管理合理的前提下,要建立要求赔偿的费用管理制度。对于EPC建造模式而言,在制定合约时,总承包与业主方的工期和索赔费用不需要具体计较,而要将重点放在总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的赔偿制度的制定,同时要关注各个分包商之间的赔偿制度的制定。以实际的工程管理为例,若项目总工期为十个月,若在项目关键节点出现问题,则会导致后续的施工可持续时间被缩短,因而需要相应的加大投入,增加工程成本。
        3.3确保设计与建造深度融合
        房建工程建造管理需要重视设计环节与管理环节的融合,EPC模式更加强调设计与建造以及管理的深度融合。总承包商必须要做好科学的设计规划,以保障工程进度符合工程建设要求。房建工程在进行设计时会召开项目设计阶段评论会,在设计图纸审评过程中,要求参建方以及各方商业管理人员都要参与其中,要对施工图纸的合理性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研讨,并且要全面衡量材料、机械设备以及施工技术等多种因素,把控好上述因素,避免出现因上述因素导致的工程变更,由此可以实现设计环节的最大程度优化,以设计出更加合理的工程施工图纸。
        3.4加强各方合作
        针对我国当前的EPC模式的管理发展现状来看,由于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相关法律制度以及合同订立方式等都不够成熟,无法为实际的管理工作提供全面的支持。在实际的房建工程管理过程中,管理部门主管方与监理方的工作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且缺乏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EPC总承包商的企业建设管理制度,因而房屋建造工程实际管理总是出现问题。基于此,必须对上述制度和体系进行完善,明确各个参建方的职责。作为总承包商,其必须加强与各个分包方的合作,要针对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清单,划分具体职责,分配各项工作。对于工程中的主要施工环节,更要加强管理,以房屋表面的防水施工为例,各个分包商要分别管理材料质量、施工技术质量等,确保施工具体操作不出现影响工程质量的问题。同时要建立追责制度,一旦出现问题能落实到相应的分包商以及个人上,各个分包商则要设置独立的管理模块,并签订独立的工程项目责任书。在各个分包商相互独立的基础上,加强各方合作,才能彰显效益。
        3.5培养基于EPC模式的综合管理人才
        针对EPC模式下的管理活动,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才能获得良好的管理成效。总承包商应关注选拔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在具体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常见的才人问题为综合素质偏低。以经常从事土建施工管理的人员为例,其常常出现精通钢筋混凝土结构而不了解装饰等专业的问题。因而作为EPC总承包商,必须要提高人才选拔标准,并针对现有的人才进行管理技能培训,确保培养更多符合管理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3.6构建EPC模式下的集成化管理信息平台
        在现代化技术下进行EPC模式管理,需要管理人员借助信息技术搭建专业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工程总承包商要与相关技术部门合作,并确保对工程实际情况与各个管理环节有全面的了解,并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中体现出来,完善平台功能与相关模块。在信息化管理平台下,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能够对大规模数据进行高效收集与整理,并且能够实现对各项资源的协调管理,加强信息沟通,合理预估风险。
        结语
        进行EPC模式管理,对于我国的建筑行业来说,它是一种总工程集成化和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其作用非常大。因此,传统的土建施工总承包商必须转变理念、加快转型步伐,完善EPC模式,才能在竞争激烈的今天充分把握市场。
        参考文献
        [1]熊德成,刘会玲,阮浩.EPC模式下房建工程建造管理探索与思考[J].施工技术,2019,46(S1):616-618.
        [2]蒲明.浅议房建项目采用EPC模式开发建设[J].居舍,2018(07):9.
        [3]阮浩,刘会玲,熊德成.房建EPC项目的进度管理探讨[J].施工技术,2019,46(S1):611-615.
        [4]邵昆.浅议房建项目采用EPC模式开发建设[J].四川建筑,2018,36(01):239-240.
        [5]窦志明,杨科,黄成华.国外EPC模式下堆场配套房建施工管理经验及模式探讨[J].施工技术,2019,46(S1):619-6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