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锻炼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早期康复锻炼护理),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均>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来说,应用早期康复锻炼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功能,改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梗塞;早期锻炼康复;护理;运动功能
脑梗塞是脑部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坏死或软化,其主要特征为猝然昏倒、半身不遂、语言障碍、智力障碍等[1]。脑梗塞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体,不仅给患者造成了身心危害,还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2]。随着现代医疗的不断发展,为脑梗塞患者提供了更多有利于病情康复的治疗方案和护理措施,许多研究表明,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有利于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为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锻炼的护理效果,本文选取88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8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早期康复锻炼护理),每组各44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62.25±2.85)岁;观察组中,男25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63.14±2.46)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
1.2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和简单的肢体运动等。对照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早期康复锻炼护理:①患侧刺激:加强患者的患侧刺激可以对抗感觉丧失,具体操作可以是将所有的护理工作都在患侧进行,比如测血压、脉搏、辅助洗漱等,在进行沟通交流时也可以握住患侧的手;在输液时则避免在患肢进行。②肢体位置护理:正确的体位能够减轻患者肢体的痉挛和水肿情况,增加舒适感;可以采用的体位有仰卧位、健侧卧位、换侧卧位和坐卧位。③翻身护理:通过躯体的旋转来刺激全身的反应和活动,能够减少患侧受压、抑制痉挛。④肢体被动功能锻炼:每日按摩上肢和下肢各3次,肘关节、腕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屈伸各10次,肩关节和髋关节外展各10次,指关节和趾关节活动各3次。⑤坐起训练:鼓励患者从床上坐起,可从侧卧位开始,让健足推动患足,使小腿逐渐移动到床缘。
1.3观察标准
对比护理后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干预后,对照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为(61.34±5.17)分,生存质量评分为(48.31±6.38)分;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为(88.67±7.12)分,生存质量评分为(74.39±9.46)分,比较结果为:运动功能(t=20.603,P=0.001)、生存质量(t=15.161,P=0.001),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也越来越严峻,老年群体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其中尤为突出的就是脑梗塞,脑梗塞是脑部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坏死或软化,其主要特征为猝然昏倒、半身不遂、语言障碍、智力障碍等。许多研究表明,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锻炼有利于恢复患者的运动功能,早期康复锻炼的主要内容包括患侧刺激、肢体位置护理、翻身护理、肢体被动功能锻炼和坐起训练[3]。在脑梗塞的康复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康复医生的指导来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康复的最佳时间段为3~6个月内,故临床上多建议在病情稳定的24~72h内就可以开始早期康复锻炼了。
为探讨急性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锻炼的护理效果,本文选取88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为:经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均>对照组的运动功能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来说,应用早期康复锻炼能够有效提高运动功能,改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夏青芝,刘良君.早期运动康复护理对改善脑梗塞偏瘫患者肌力和运动功能的价值体会[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9,7(04):123-124.
[2]魏晓玲.脑梗塞患者护理中早期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智慧健康,2019,5(08):86-87.
[3]张凤玲,钟洁敏.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06):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