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23100319780716XXXX
摘要: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施工现状和要求,重视对其施工工艺和质量管理的探讨,为相应施工作业的有效开展提供技术支持,保持混凝土施工的良好质量状态,避免增加施工项目的施工风险。因此,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研究中,应充分重视其施工技术和质量管理,积极开展相应的管理工作,实现对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的科学应对,满足其高效施工要求。在此基础上,优化混凝土结构的功能,丰富施工实践经验。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导言:众所周知,混凝土是建筑工程的基础材料,其施工工艺和质量管理将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产生深远的影响。从以往的混凝土施工来看,由于建设工程周期长、技术要求高,容易出现各种质量问题。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混凝土施工技术。在建设工程质量保证方面,混凝土施工工艺是影响施工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建设工程中,大量使用混凝土,需要良好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支持。同时,通过建筑工程实践证明,如果混凝土施工技术得到很好的应用,将节约大量的混凝土施工材料,施工工程质量也是很好的保证,同时,各种质量安全事故也将得到有效的控制阻止了。为了不断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有必要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研究,重视混凝土施工工艺的质量管理。
1 目前建筑混凝土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1.1 水灰配比不合理
在混凝土施工中,水灰比控制是混凝土施工强度的重要保证。水灰比的变化也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的施工强度,导致建筑物整体稳定性下降。水灰混合时,掺入材料的水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混凝土的强度。因此,在拌制水泥时,水泥中的掺水量应控制在水泥总重量的1/4,水灰比的1/4是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也是混凝土正常施工配合比的掺量。1.2砼灌装过程中故障频繁
许多施工人员可能熟悉混凝土填充过程,这是一个简单的混凝土生产步骤,技术含量较低。因此,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他们往往是完成相关工作的基本一线人员,而项目经理部和项目总监对这项工作不太重视。然而,正是这种疏忽给混凝土的填筑过程带来了巨大的隐患。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因投料不足而产生质量隐患,严重者将直接影响整个施工进度,给施工带来更明显的压力。
1.3设计不科学
在一些建设项目中,建筑混凝土后期经常出现裂缝,主要原因是设计图纸不合理、不科学。由于一些设计人员缺乏实践经验和理论,在重新设计中盲目地进行应用和设计,但没有与实际相结合,致使整个结构不完整,导致混凝土结构出现温度裂缝。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2.1混凝土搅拌技术
混凝土配合比确定后,需要相关技术人员配合。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预先计算好的比例进行材料的填充和混合,并对材料各部分的用量误差有具体规定。水泥、外加剂用量误差控制在±1%以内,骨料误差控制在±2%以内,水用量误差控制在±1%以内。除了控制每种材料用量的比例外,相关技术人员还应充分掌握搅拌过程中每种材料的投入顺序,合理控制各部分之间的搅拌过程,以达到优质混凝土的标准。在搅拌过程中,技术人员应时刻关注物料的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实施相应的解决方案。
2.2 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的浇筑关系到整个建筑的施工质量。因此,在浇筑前,有关技术人员应仔细检查模板和钢筋的设置情况,在充分确定模板设置状态和内部钢筋结构的基础上,选择具体的浇筑方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接缝位置最小化,防止混凝土飞溅。另外,要保证浇筑过程的连续性,在尽可能缩短混凝土浇筑时间的基础上,实现浇筑环节的完整性,最终保证工程质量。
2.3混凝土振捣技术
同时发展了混凝土的振捣技术和浇筑技术。该技术的合理实施有助于混凝土构件的均匀分布,有效避免局部混凝土缺失的情况。
它还能有效地排出裂缝间的气体,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应注意适当的振捣,当混凝土下沉缓慢、气泡消失时,应及时停止振捣过程。无论是机械振动还是人工振动,均应保证振动时间持续20秒以上,振动后应及时检查转角部位的密实度。
2.4 混凝土配比技术
混凝土是由多种材料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因此控制水泥、骨料、水和一些外加剂的比例是非常重要的。混凝土配合比过程中,一方面要根据具体的施工环境和要求,由有关施工人员选配多种材料,另一方面要考虑施工成本,通过认真科学的计算,不断满足施工工艺和成果的经济性和合理性。在充分考虑施工工艺和施工成本的前提下,混凝土的最佳经济配合比应考虑理论与实践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混凝土骨料含水量的测定上。配合比前,有关技术人员必须现场测量混凝土骨料的含水量。根据该标准,计算了混凝土的再加水比例,使混凝土最终达到相关的施工标准。
3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措施
3.1 注重施工质量管理方式的不断优化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的好坏,关系到其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价值和工程的施工效益。因此,为了提高混凝土施工的质量管理水平,增加其管理的技术含量,有必要在这方面不断优化质量管理模式。具体表现为:(1)加强精细化管理的运用,实现对混凝土施工过程的严格控制,处理好细节,减少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影响,丰富其管理方法;(2)注重信息管理的有效运用,实现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应消除质量可靠性的影响因素。
3.2加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控制
结合混凝土的功能特点和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为使施工质量更加可靠,管理者需要通过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考虑,加强设计过程控制。混凝土性能如下:(1)根据混凝土施工现场的运输设备和气候条件,有效地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要时及时调整,为提高施工质量水平,提高施工项目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打下基础;(2)加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的控制意识,检查设计是否合理,进行科学分析,实施相应的控制工作,实现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科学管理,细化管理内容。
3.3 混凝土施工工艺控制
完善合理的施工工艺是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的重要保证。在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发布完整的工艺标准,并应建立完善的现场施工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明确现场质量监督人员的工作职责。质量管理人员应按工艺要求进行现场施工的各个环节,具体质量控制内容包括原材料抽检、混凝土搅拌、混凝土浇筑标准化施工、后期养护工作中的浇水和温度控制等严格控制混凝土养护时间,严格避免混凝土养护时间不足,缩短工程工期。
3.4其他方面的管理措施
在对建筑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需要考虑这些管理措施的运用:(1)通过精细化管理理念、创新理念和专业理论知识在管理中的整合与运用,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建立质量管理机制,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在这方面提供有效管理方法的支持,从而为具体施工的施工质量管理计划的实施提供科学的指导;(2)重视专业培训活动的积极开展和奖惩机制的落实,强化施工管理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增强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的专业性,提高其专业管理水平。
4 结束语
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和质量管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建设工程的整体质量。混凝土施工技术是建筑工程的基础。需要施工人员不断改进施工工艺,使混凝土施工工艺不断提高,从而保证施工工程质量,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晋.浅议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商品混凝土,2018(08):35-36.
[2]梁汉金.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7(09):58-59.
[3]徐海生.基于施工质量的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应用探析[J].江西建材,2019(2):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