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综合分析追踪方法学在血透室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为保证本次研究的真实性,根据我院发展现状设计追踪路线图,采用现场查看、人员访谈、患者追踪和系统追踪相结合的手段对血透室进行全方位的护理质量评价,具体从病区管理、护理安全、专科质量、感染预防与监测4个方面开始质量评分,比较追踪方法学与传统质量评价结果的差异。结果:研究结果证明,追踪法检查能够切实反映出血透室的护理安全质量管理现状,并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科学合理的质量改进,较之传统质量评价结果,实施追踪法的血液透析室的病区管理、护理安全、专科质量、感染预防以及监测质量4个方面得到显著提高(P<0.05)。结论:研究表明,追踪方法学能够有效帮助规范科室护士行为,预防临床护理安全风险的发生,进一步提升科室临床护理效果,切实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追踪方法学;血液透析室;质量评价
前言:近些年来,国内经济体制发展日趋完善,因此医疗领域的研究与创新得到了良好的物质基础。目前,医学临床一直致力于提高科室护理质量评价,由此可见,科室护理质量评价的干预方法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评价本身的关键因素。追踪方法学产生于全新的医疗体制背景下,是一种全新的医院评审方法,其主要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始终将患者作为临床护理活动的中心,并将“以人为本”的概念作为追踪检查时的核心标准。评审委员会可以通过对患者就医过程的检查给予科室最客观、最真实的评价结果,主要从各部门、各专业科室之间的合作是否能够满足患者实际护理需求进行着手,其次就是科室是否提供达标的医疗服务质量与安全质量。简而言之,追踪方法学就是一种先进性与实用性较强的护理过程管理手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8年8月,我院将血液透析室正式分为A区和B区,首先A区是负责非传染性疾病的血液透析,而B区则具体分为B1与B2间,其中B1间负责丙肝阳性疾病的血液透析,B2间负责乙肝阳性疾病的血液透析。到2020年1月,我院血透室具备透析机32台,血滤机2台,护士13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4名,每月收治血液透析患者平均120例,月透析数约1300例次,血滤35例次。参与本次研究的20名科室人员均具备1-10年的血液透析工作经验。
1.2方法
①成立追踪方法学质量评价小组,追踪方法学质量评价小组由护理部主任、分管质量的副主任以及3名护士长组成,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科室人员均对追踪方法学具备一定程度的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追踪方法学,同时参与国家或省级医院评审员培训并获得评审员资格[1];②制定血透室护理质量评价计划与评价要点,首先选择需要长期住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作为研究主体,结合患者的血液透析过程制定科学合理的追踪路线图,依据“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9版)”、“三级医院评审标准(2019版)”以及我院自制“护理管理规范(2019版)”等相关文献制定检查评价的重点(体系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流程管理、护理安全管理、特殊单元管理)[2];③追踪方法学质量评价小组成员通过现场查看、自愿查阅、专业理论考核、个人访谈、患者追踪、系统追踪等方法对血液透析过程进行检查评价,同时将个案追踪与系统追踪共同实施,以此达到相互补充的作用[3]。
1.3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作为数据处理工具,主要作用于本次研究中所产生的相关数据信息的统计与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实施前后的计量资料,采用x2、t检验实施前后的计数资料,当(P<0.05)时,实施前后具有统计学意义[4]。
2.结果
.png)
3.讨论
3.1重视质量改进,切实提高护理质量水准
在与传统质量检查方式的比较之下,追踪方法学的检查手段更加灵活,可行性更高,因此在检查过程中也会更深入、更全面,能够真实的反映出血透室的专科特性,如此一来,基本可以避免在质量检查过程中出现形式主义的可能性。追踪方法学在检查过程中注重的范围较广,例如,护理质量问题的性质、严重程度以及分析改进方案以及速度等方面,追踪方法学质量评价小组每次进行完检查工作后,每位组员必须针对血透室护理管理现状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这样科室人员才能制定更加详细的改进方案,而后实行分段落实的改进手段,逐步渗透以保证科室护理质量能够得到持续改进[5]。
3.2强化细节过程管理,保障护理安全质量
追踪方法学检查主要针对检查过程,而并非是检查结果,实施追踪检查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采用随机提问的形式作为答案循证的结果,查找工作制度、工作过程中现存或潜在存在的问题。常见问题有追踪透析管理安全时发现透析管路固定的方法未统一、透析时间较长、患者常更换卧位、穿刺部位并未事先进行适当约束、患者反映床头柜摆放位置不当等等多个方面[6]。
综上所述,追踪方法学能够有效帮助规范科室护士行为,预防临床护理安全风险的发生,进一步提升科室临床护理效果,切实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黄小庆,廖萍. 血透室院内专科护士培训方法实践[J]. 现代医药卫生,2018,34(04):611-613.
[2]李真,胡炎,马宪礼,成定胜,梁建. PDCA循环在血透室浓缩B液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 现代医院,2018,18(02):184-187.
[3]应颖,黄稳萍. 血透室实施护理流程管理对提高护理质量的影响[J]. 医疗装备,2018,31(05):95-96.
[4]王洁. 血透室护理流程管理的措施与成效[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04):167-168.
[5]代天梅. 流程管理对血透室护理质量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临床观察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8):278-279.
[6]涂丽丽,邵巧丽. 血透室护士工作压力的探讨与有效调适方法的研究[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2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