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部分复杂断块油气藏油田随着开发进入中后期,由于受地质条件、早期认识及开采技术条件限制,储量落实程度依然很低,开发效果差。随着石油开采技术的发展,为一些低品质的石油储量的再次评价提供了技术支撑。近年来,地质研究人员通过进一步基于储量品位和产能基础,对低品质油藏开展了二次评价,并研究了相应的开发策略,提高了油田的储量落实程度,明确了油藏剩余油潜力,指导了油田的开发技术政策,从而提高了储量动用程度和开发效果。
关键词:再评价;剩余油潜力;开发对策
随着油田进入中后期开发,小层变化复杂、含水高、注采系统不完善、平面、层间、层内矛盾突出、井况复杂,油井含水上升,注水效果变差,地下情况变的复杂,工艺措施效果逐渐变差,特别是一些单井点的措施,增产逐年降低,投入产出效益下降,导致成本上升。[1]油田储量再评价的基础是低品位石油储量。低品质石油储量是个相对的概念,其随着油价、开发技术的不同,地质领域对其有着不同的界定。非常典型的低品质石油储量的开发就是美国非常规油气的开发。非常规油气一般是指用传统技术无法获得自然工业产量,需要用新技术改善储层渗透率或流体黏度才能经济开采、连续或准连续型聚集的油气资源。
低品位储量就是用常规投资或者技术手段难以动用的储量。评价标准中最关键的指标是油价,目前最新标准是每桶35美元以下为正常经济可采储量,每桶35美元至55美元为低品位储量。非常规油气的开采活动对国际油价敏感,前期国际油价的高位运行,导致全球石油勘探开发力度加大,一些不具有开采经济价值的油田也被赋予了商业开采条件。特别是美国页岩油和加拿大油砂资源开采的突飞猛进,导致北美地区对中东石油资源的需求的减少。图1为美国石油生产构成的趋势,由图可知随着2007-2008年国际油价的飙升,美国非常规油气资源产量随之增长,到2015年美国原油生产的一半左右为非常规石油。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2014年美国石油消费量占全球石油消费量的19.9%),美国原油产量的增长导致其对海外石油的依赖度降为20多年以来的新低。
.png)
图1 美国石油生产构成的趋势(来源为OPEC Monthly Oil Market Report 13 April 2016)
1.研究背景
H油田是典型复杂断块油气田,其低孔低渗的低品位储量分布广,油藏类型多样,主要分为以下4种典型低品位油藏类型:
(1)低孔低渗油藏:特点是孔隙度、渗透率的两低,导致其常规开发效果很差,但是其储层分布较广,综合考虑其储量占比较为可观,随着油价的高企,其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得以凸显,典型区块为12、16、72区块等。
(2)薄稠油藏:特点是油层薄且稠,是典型的轻质已挥发的过熟油气藏,稠油薄层导致其开发过程中产量无法达到经济产量,其吨油成本是诸多低品位油藏中较高的,典型区块为13区块等。
(3)复杂断块油藏:特点是由于断裂构造复杂导致其连通性较差,注水效果不明显,断块破碎,油水关系复杂,开发难度较大。典型区块为63区块。
(4)易出砂油藏:特点是储层胶结差,出砂严重,油井无法正常生产,导致吨油成本居高不下。典型区域为39区块。.
以下重点阐述低品位油藏开发和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储量落实程度低
H油田虽然目前动用石油地质储量为1.369×108吨,但由于受限构造复杂、断块破碎,有部分储量没落实,需要进一步的评价。H油田开发早期受限于物探品质,其分辨率低导致构造的认识程度不高,部分构造边缘还处于模糊不清的状况。构造认识度的不高还造成区块层位关系认识不到位,进一步影响到储层注水效果,导致水驱动用面积趋小。
由于H油田属于复杂断块油气田,构造认识程度不高,会间接影响储层含油性,导致储层含油性认识不到位,部分油井储层解释结论与试油、生产结果偏差较大。例如:23块的低阻层位,其电阻率最高位3Ω.m,孔隙度14.9%,测井解释为水层,近期经过地质研究人员二次解释,认为该层为含水油层,补孔打开后,初期产液16吨,日产油12吨,累积生产200天,累积生产1980t。证实该层是油层。
复杂断块构造复杂,导致储层展布变化很快,而构造认识的不足,对于生产层位的把握是个巨大的挑战。39块沙三下6号砂体,是39块的主力生产层位,由于储层展布的变化剧烈,导致该砂体的标定常常出现失误。为此地质人员根据三维地震资料,对该砂体进行了精细刻画,最终有了新的认识,对该砂体涉及的井组注水关系进行了优化。以效果较好的井组为例,其优化前井组日产液82.6吨,日产油27.1吨,优化后最高产时,日产液187.3吨,日产油50.9吨。
1.2开发技术有限
近几年来,各油田针对开发中后期出现的各种问题,开展整体区块的治理工作,但对油田开发中后期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不够全面、技术系统性不够,未形成新的系统方法,包括油藏精细描述、开发特征分析、剩余油分布、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方法、增产措施等方面开展的不够全面,而且缺乏较全面细致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没有形成系列的区块综合治理方法和配套技术。[1]目前H油田处于典型的开发中后期,缺乏有效的开发技术,需根据油藏地质特征、开发难点和剩余油分布特点,优化开发技术,改善开发效果。
1.3 开发效果较差
H油田属于典型的复杂断块油气藏,其构造复杂、埋藏深(越4000米左右)、低孔(多小于15%)、低渗,造成水驱效果差,加上开发技术有限,造成H油田的开发效果整体较差。目前注水开发的单元有16个,储量占全油田的72.36%;天然能量开发单元5个,储量占全油田的27.64%。目前开发现状为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水驱动用程度“三低”的现状,油田综合含水79.36%,采出程度仅20.36%,采油速度0.37%,水驱动用程度仅43.69%。
2储量状况
截至2018年12月,H油田探明储量1.369×108t,其中探明已开发储量1.068×108t,探明未开发储量0.301×108t。H油田未开发储量主要在145、146、158、169、172、202等六个区块,地质储量0.255×108t。根据各区块目前注采井网完善程度、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注采状况、水驱储量动用程度、采出程度等统计分析,大部分储量比较落实。
经过构造精细描述和评价认为192块储量存在开发指标和储量不匹配现象,因此对192块储量进行重新计算评价。本次评价储量前,192块计算含油面积2.1km2,区块范围内共有钻井18口,石油地质储量263.8×104t。2018年度对文192块石油地质储量进行了重新计算,计算含油面积1.8km2, 含油面积内共有钻井16口,石油地质储量180.3×104t。比上报石油地质储量少83.5×104t。
3开发技术对策
为优化开发技术对策,其中重点对低渗、特低渗油田的开发进行了调研。其中超前注水技术在应用中获得了较好的成果。为了提高低渗及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成果,提高探明储量动用程度,根据低渗透油田的地质特点并借鉴国内外油田的开发经验,通过渗流力学和油藏工程研究,提出了利用超前注水技术开发低渗透油田的方法 ,即采用先注后采的注水开发方式,合理补充地层能量,提高地层压力,使油井能够长期保持旺盛的生产能力。[2]
根据H油田各区块的油藏特点和规模确定不同的开发方式,确保及时补充地层能量。H油田目前共有水井452口,由于属于低渗油藏,部分水井压力高,造成对应油井见效差。高压注水井占比较高,这是油田水驱开发的难点。优化注水系统,实现降压增注对H油田有效注水起到重要作用,是注水开发的潜力所在。
3.1储层精细描述
流体性质的准确识别是地层评价的核心人物之一,也是现代测井技术的重点和难点,关系着油田的经济效益,甚至决定整个油藏是否具有开发价值。[3]复杂断块油气藏的开发难点之一就是在于流体性质的准确识别。对于低孔低渗储层,由于其流体测井响应的欠缺,导致其表征并不明显,为此应用基于交会图和全概率公式的流体识别方法,实现了对低孔、低渗、低阻三低储层的准确识别,达到了储层精细描述的目的,提高了油藏的开发效率。图2为典型复杂储层流体快速识别交会图版的应用。
.png)
图2典型交会图的应用[4]
3.2优化技术经济界限
油价的波动,对油藏技术经济界限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如何在保障最大经济效益下,实现经济井距、经济技术界限的油藏开发,是对地质人员的一个挑战。因此,我们开展了调整井、油水井措施究、老井关井等经济界限研究,制定了H油田不同油价下的措施产量以及侧钻井产量界限。
4结论
油藏储量再评价及开发技术政策的研究,实现了不同油价下储层经济评价的优化,对于同类油藏的开发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储层评价和经济评价,对今后H油田的开发,有着指导的意义,当油价高企时,可以动态调整,对薄层、低孔低渗储层进行动用;当油价下滑时,可以减少经济界限以下油藏开发技术的投入,从而提高油田经济效益度过寒冬。
参考文献:
[1] 刘德华. 油田开发中后期综合治理技术研究[D]. 西南石油学院, 2005.
[2] 王瑞飞, 宋子齐, 何涌, et al. 利用超前注水技术开发低渗透油田[J]. 断块油气田, 2003, 10(3):43-45.
[3] 袁宇, 高楚桥, 邹雯, et al. 基于交会图和全概率公式的流体识别方法[J]. 石油天然气学报, 2013(05):7+89-92.
[4] 边岩庆, 杨青山, 杨景强. Oil/water layer identification in Puxi Oilfield葡西油田油水层识别[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06, 025(006):108-111.
Research on Oilfield Reserves Re-evaluation and Development Technology
Shi Zengcai
(The Pudong Production Plant, Zhongyuan Oilfield, SINOPEC)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me complex fault block oil and gas reservoirs in the middle and late stages,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geological conditions, early recognition and mining technology conditions, the degree of reserve implementation is still low and the development effect is poo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il extraction technology, it provides technical support for the re-evaluation of some low-quality oil reserves. In recent years, geological researchers have conducted secondary evaluations of low-quality reservoirs based on reserve grades and production capacity foundations, and have studied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degree of implementation of reserves in the oilfield and clarify the remaining oil potential of the reservoir. Guided the development technology policy of the oilfield, thereby increasing the degree of reserves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effect.
Key words: re-evaluation; remaining oil potential;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作者简介:石增才(1985-),男,工程师,2009年毕业于西安石油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研究方向:油藏开发地质,从事油藏开发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