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部分研究人员的数据显示,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规模逐年提升,如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融入和践行低碳环保理念,是当前一个阶段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分析景观园林设计中应用在环保领域的必要性,在基础上针对于现阶段景观园林设计中存在的低碳环保突出问题,从地形设计、水体设计和植被设计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字: 低碳环保,环境保护,园林景观
1 引言
现代城市园林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净化城市空气,提供休闲娱乐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现在园林还是城市中重要的汇碳区域,有很好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温室气体含量的作用。优秀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能提升和塑造城市的正面形象,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城市的区域环境,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空气质量。最后,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应用低碳环保理念,有助于在市民日常生活中渗透和宣传低碳环保理念,提升居民环保意识和观念。
2 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低碳环保理念的必要性
伴随着我国近年城市的迅速发展,迅速崛起了一大批中心城市和区域中小城市,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建设规模的激增,导致原有的生态环境和景观体系遭到一定破坏,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另一方面,近年来多发的城市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空气污染问题,也倒逼城市建设者在日常工作中思考如何应用低碳环保理念。因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城市景观园林设计中应用低碳环保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最后,出于满足城市居民对于更好生活环境追求的需求,也应在园林建设中充分融入低碳环保的理念。
3现阶段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突出问题
景观园林设计在我国各地的研究和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皇家园林以北方圆明园和颐和园为代表,私家园林以南方苏州园林为代表,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在世界景观设计历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以现代低碳环保的理念来审视我国的园林建设,仍存在不少问题。
3.1资源浪费
资源消耗与碳排放是密切相关的,更多的资源消耗则意味着更多的碳排放量,现阶段我国城市在园林景观设计和建设中,仍然存在不因地制宜,资源浪费的问题。如在北方少水地区,不考虑周围环境因素,将水体景观设计独立于天然水系之外,增加了建设中的管道铺设,土方开挖和后期维护成本,导致更多的资源浪费,则必然与低碳环保理念背道而驰。
3.2 园林景观设计材料环保指数不达标
相关数据显示,玻璃、钢材、合成材料等仍是现阶段进行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主要材料,而上述材料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无疑会增加一定的碳排放量。与此同时,相关的研究人员和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过程中没有综合考量建设过程中的材料使用导致的碳成本,进一步影响到了园林后续运营和维护过程中的间接碳排放量。为此建议在景观园林设计中进一步提升绿色植物的比重,充分运用垂直绿化和立体绿化等手段,在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下,注重多层次景观的搭配和植物的使用。
3.3园林景观设计对原有生态影响较大
调研中发现我国现阶段不少城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存在填平水系,盲目开挖,破坏原有绿色植被的问题。上述种种现象与保护现有环境为基础的原则相违背,在设计过程中没有最大化的利用和保存原有的生态环境,而且需要更多的施工费用和相应的人力物力支出,消耗更多的能源和资源。
4 低碳环保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分析
4.1 低碳环保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原则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运用低碳环保理念,达到节能减排目的,必须依据科学的原则。首先,需遵循适地取景和因地制宜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使用乡土树种,并认真分析当地的土壤环境,气候特征,地形地貌,植被,水体等因素,尽可能的保持原有的自然环境,在此基础上融入人工元素,达到人工景观和自然景观相互融合的目的。
其次,应在设计中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以较少的施工量和工程量来达到最佳的设计美感。最后,应尊重当地的人文历史条件,体现园林景观的人文之美。
4.2 地形设计
地形设计是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条件,地形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其他景观和各要素的配置。在设计过程中应本着低碳环保理念,尽可能的降低造价,保护原有的地形地貌,进行详细的地址勘探,降低原始土层的开挖工程量。同时注重自然排水和自然通风。
4.3 水体设计
水体环境是园林景观设计中无法回避的主题,水体环境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增湿降温,改善区域小气候,增加空气负离子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当今进行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与此同时园林设计中的水体环境可与水中植物相互配合,进一步的发挥固碳的作用。应注意在水体环境设计中应避免过度奢华,减少生态功能低下的景观设计,尽可能的降低对于原有设计环境的干扰,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水体的自流,自净功能,促进水生植物和其他绿色植物的共同生长。最后,在水体设计中应注重雨水资源利用系统,提高雨水的回收利用率。
4.4 植被设计
植被设计是践行低碳环保理念的主要手段之一,由于绿色植物具有提供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吸附空气尘埃,杀菌,增湿等多方面作用,植被设计是否成功直接影响了低碳环保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实践。
(1)配合种植常绿灌木和落叶乔木。有效降低低空环境中二氧化碳含量是进行低碳环保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净化空气的重要抓手。相关研究表明,在光合作用二氧化碳吸收强度中常绿灌木排名第一,落叶乔木排名第二。为此建议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低矮灌木和高大乔木的搭配,与此同时,应做好植被的四季搭配和色彩搭配,做到三季开花,四季有绿,利用错落有致的植物分布和配置,在提升园林景观设计美感的同时,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
(2)配合使用低龄树和高龄树。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和植物的生长期有个重要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年龄较高的树木进行光合作用的能力相对弱化,处于生长期的树木光合作用能力较强,固碳能力也相对较强。部分设计人员,追求景观设计的高大上,过分追求将老龄树木移到园中,忽视了幼年和低龄树木的使用,导致后期园林整体汇碳固碳能力不足。因此在植被的设计中应科学搭配低龄树和高龄树,一方面不同种类不同生长阶段的植被混搭丰富景观特点,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增强景观的固碳能力。最后也应避免使用速生树种进行园林景观设计,速生树种虽在短期内生长能力较强,但由于其寿命短,需要频繁的进行树木更换,综合碳成本相对较高。
(3)最大化的利用园林景观植物绿量和郁闭度。多层次园林景观的汇碳能力最强,而单一树种园林的汇碳能力最弱,这要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尽可能的充分利用空间层次。另一方面如采用了多层园林景观,则在树种选择时也尽可能选择冠幅较大的树种。此外在树种的选择过程中,应尽可能的利用当地植物,一方面能提升植被成活率,降低后期返工成本,另一方面避免外来物种入侵和长距离运输造成的碳排放。
5 结语
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低碳时代,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践行低碳环保理念,降低对于自然生态的破坏,是园林景观设计中需要思考的问题。园林景观一方面具有极强的观赏价值,另一方面也能增强城市空气质量,对于改善和提升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低碳环保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遵循低碳环保的要求,进一步发挥景观园林在改善环境,降低温室效应,提高绿地容积率等方面的突出作用。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到,现阶段园林景观设计中主要存在资源浪费,材料环保指数低,破坏原有生态等突出问题,应通过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分析,在景观设计美感,城市人文因素保留和低碳环保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以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杨丛暄.低碳环保环境下园林植物种植景观设计分析[J].现代园艺,2019(14):118-119.
[2]范秀云. 低碳环保理念下的园林景观设计要点分析[N]. 广东科技报,2019-05-31(015).
[3]薛芮.基于低碳环保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分析[J].北京农业,2014(3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