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工程造价控制是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工程造价控制能够保证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提升工程项目质量的重要手段。而PPP项目模式应用之后,建筑企业的角色由过往的施工承包单位转变为了潜在的社会投资人,在这一背景之下,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PPP项目模式之下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为了充分发挥PPP项目模式的优越性,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积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升PPP项目模式之下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PPP项目模式;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工程总承包;
我国的建筑行业在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不仅建筑工程项目数量的增加,建筑规模的扩大,还体现在了建筑工程项目中新模式、新理念、新技术设备的应用等等。建筑工程项目通常需要较长的周期,和较高的人力物力成本,这就导致了建筑工程项目的建设会占用大量的资金,而传统的管理模式之下工程项目的资金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管理时难度也较高。而在PPP模式之下,能够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减少项目投入,推动项目开展。
1PPP项目模式概述
1.1PPP项目模式发展的背景
在我国建筑行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已经逐渐难以满足工程项目尤其是大型建设工程项目的需要,这种现实困境就推动了PPP模式的广泛应用。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模式本质上是一种政府和社会资本之间合作的模式,该模式强调了二者在具体项目建设和运营之中双方的权利义务,该模式之下,对建筑企业的经验资质和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对建筑企业而言,PPP模式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2PPPP项目模式的优势
PPP项目能够有效解决建筑工程的融资难问题,进而使得一些建筑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开展,同时也能够为建筑企业提供更多的业务量。此外,PPP模式之下,建筑企业的经营结构会有所扩大,提高了建筑企业的盈利能力,有助于实现建筑企业的发展壮大。基于PPP模式,建筑企业的主要营收来源会从单一的依靠施工建设的利润向多元化营收结构转变,建筑企业还可以通过投资收益、运行维护服务等方式盈利。PPP项目通常投资金额较大,因此目前PPP项目的主流方式是建筑企业和金融资本合作参与,金融资本主要承担投资和融资方面的风险,建筑企业主要承担施工方面的风险,这种方式将风险分散,各方根据自身的优势承担不同的项目风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22PPPP项目模式下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现状
2.1纯经营性项目现状
企业投资者是纯经营性PPP建筑工程项目中所有资金的来源,因而在进行纯经营性项目现状分析时,又可以分为项目投资者的费用支出和项目建设成本不挂钩,以及项目投资者的费用支出额度和建设成本挂钩两种情况。在某些情况下,政府会出于保证企业经济收益的考虑,限定投资者的费用支出,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企业可能会选择造价成本较高的工程方案,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政府就需要强化管控。当项目投资者的费用支出和建设成本挂钩时,企业通常会采取手段控制工程的造价成本。
相比于政府,企业在进行建筑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时,手段更为灵活多样,此外企业获取各项市场信息的能力也强于相关的政府部门,因此,政府应该将工作重心从工程造价的控制转移到工程质量的管控上。
2.2非经营性项目、准经营性项目现状
不同于纯经营性项目,非经营性和准经营性项目之中,政府部门会直接参与到建筑工程造价的控制环节之中。纯经营性项目中,政府不会进行投资,然而在这两种PPP项目模式之中,政府会投入一定的资金,在这种情况,企业获得利润的空间就较小,可能会减少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视程度。需要注意的是,为了提升资金的利用效率,政府部门应该适当地干涉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工作。
3于基于PPPP项目模式的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优化措施
3.1重视设计环节,改进实施措施
在PPP项目模式之下,企业的经济效益主要从项目施工过程中和项目投入运营之后两方面获取,对于企业而言,在项目施工过程中获取经济效益所需要付出的成本相对较低,相比于通过投入运营之后获取经济效益的方式,在施工过程中获取经济效益的时间周期也较短。从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两种方式可以看出,在PPP模式之下,企业进行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积极性更高,企业会通过提高对工程项目投资的方式提高施工阶段的经济效益。在目前的工程项目设计环节中,项目设计费用是直接和项目投资金额相关联的,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呈现出一种正比的态势,在这种情况下,设计方通常会主动提高投资金额,增加项目设计的费用。
3.2构建完善的工程变更追责制度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过程变更是经常发生的现象,而如果没有完善的制度进行处理的话,很容易影响到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工程变更对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影响可以分为正面和负面两个层面,首先是正面影响,正面的工程变更能够降低工程造价控制工作的难度,甚至有助于减少工程建设的周期;其次是负面影响,负面的工程变更不仅会影响到工程造价控制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甚至会延误工程的建设周期。因此,为了尽可能避免工程变更对建筑工程造价的负面影响,就必须构建完善的工程变更追责制度,在面对工程变更时,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工程变更追责手段。
3.3搭建争议协商解决机制
在PPP模式之下的建筑工程项目之中,建筑工程造价所涉及到的主体单位较多,因此在工程造价控制管理过程中出现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是正常现象,为了协调参与各方的合法权益,推动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就需要搭建一个有效的争议协商解决机制,在该机制中可以引入主体方都认可的第三方机构,当出现异议时可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判决调解。
4结束语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PPP项目模式在建筑工程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在PPP模式之下,企业和政府可以共同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管控,并通过多种有效措施提升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任琳琳.PPP项目工程造价控制难点与重点[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3):984.
[2]张涛.PPP模式下建设项目管理的相关问题分析[J].中国房地产业,2019(2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