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建筑工程行业快速发展,新材料和新技术不断引入,但主要的结构检测方法仍然需要提高,需要有关人员和部门开发检测系统,以保证中国的建筑工程质量。主体结构的检测方法要客观、有效,它对工程质量、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的检测方法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本文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技术进行了应用分析。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技术
一、建筑工程结构检测概述
1、建筑工程结构检测的对象
为使建筑工程结构检测的目的与内容得以明确,首先要对建筑工程结构检测的对象进行全面的认识与了解。在建筑工程项目建设中,结构检测对象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广泛,除了新建工程,还包括既有建筑,需要通过查看设计图纸、施工资料和现场实地查看才能全面了解建筑工程质量。为了对检测工程的结构类型、建造年份、结构体系以及构造、材料等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就要对设计图纸与施工资料进行收集与分析。通过现场实地查看,可以对结构的现状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判断建筑工程是否存在结构损伤以及损伤的程度、部位,同时还可以发现结构是否进行过改造,使用功能是否受到影响以及结构现状是否与设计图纸相匹配等等。
2、建筑工程结构检测的范围与内容
检测之前需要对检测范围、检测项目以及检测内容与委托方进行共同商定。检测内容与项目应将检测的目的充分反映并表达出来,检测单位如果能力所限无法完成检测目标,那么就应与委托方进说明。
二、主体结构检测的重要性
1、优化主体结构检测方法
建筑工程检测不合格所引发的工程问题屡见不鲜,一方面是人为因素影响了检测结果;另一方面是检测技术问题的影响。主体结构检测一直是建筑工程质量检测的重要一环,但是在检测方式上还是采用抽样检测的方式,再加上原有的检测条件不理想,检测结果与实际情况也有偏差。现阶段建筑单位意识到建筑结构检测的重要性,在原有检测方法和技术的基础上不断革新,优化了主体结构检测方法,让主体结构检测更加准确科学。
2、保证工程质量
对主体结构检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主体结构检测贯穿于建筑工程的始终,建筑工程在施工之后需要对主体结构进行检测,保证主体结构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才能使用。由于建筑工程的质量涉及的主体比较多,主体结构的检测结果会进行公布,当对主体结构的质量有疑问时需要对主体结构进行检测。
3、避免各项因素对主体结构检测结果的影响
影响主体结构检测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在检测的各个环节要从细节出发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第一,仪器设备本身的质量问题和检测时的环境条件会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所以仪器设备使用前需要进行检定校准,并定期维护保养,检查时也要注意温度、湿度等外部环境因素。第二,人为因素也会影响主体结构检测结果,比如在抽样环节由于人为原因选择的样本不合理,样本数量偏少,检测的结果并不能代表整体。通过对主体结构检测流程进行分析能够优化检测技术,排除各种因素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才能保证主体结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三、主体结构检测的内容
1、混凝土结构强度检测
混凝土结构是建筑工程的主要结构,所以在主体结构检测中必须要把混凝土结构检测放在首位,混凝土结构作为支撑整个建筑物的重要结构,需要检测抗压强度,检测方法主要有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检测、破损检测法和非破损检测法。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检测是先对拌制的混凝土进行取样,制作混凝土抗压试件,按照规定对混凝土试件进行养护,达到龄期后对其进行抗压强度检测;破损检测法主要有钻芯法、预埋构件和后锚固法,破损检测方法因对混凝土结构有一定破坏,影响混凝土结构承载力,而且操作繁琐效率不高,在非必要的情况下不建议采用;非破损检测法主要有回弹法,回弹法检测简便快速,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其准确性也比较强,在检测过程中要检测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对回弹值进行修正。
2、砌筑砂浆强度检测
砌筑砂浆强度对建筑工程的质量也有一定影响,所以在主体结构检测过程中也要保证砌筑砂浆的强度符合要求。当前最常见的砌筑砂浆检测方法就是贯入法,贯入法使用时间比较长,发展也比较成熟,是一种既便利同时准确性也很高的检测方法。贯入法的检测原理主要是利用贯入的深度以及测强曲线,将两者相结合测算出砌筑砂浆的强度。
3、钢筋保护层检测
钢筋是构成主体结构的重要材料,主体结构的使用寿命、质量以及承压力都会受到钢筋的影响,钢筋保护层厚度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起到重要作用。检测之前要了解清楚钢筋直径、钢筋间距和钢筋布置情况等信息;其次,要检测钢筋整体骨架是否存在位移问题,钢筋骨架的稳定性,直接会影响到整个建筑的稳定性;再次,在抽样检测过程中要有重点,因梁板构件主要受到弯拉作用力,梁板混凝土极易出现裂缝,影响钢筋结构耐久性,所以重点检测悬挑受力构件以及梁板类构件等;最后,对钢筋保护层进行检测时要采用无损检测法,避免对钢筋保护层造成损害,同时在钢筋检测过程中要尽量使用钢筋扫描仪等比较先进的检测仪器,同时也要注意扎丝、预埋件等物体对检测仪器的影响,尽量避开内部结构复杂的部位,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4、楼板厚度检测
楼板厚度是楼板承载能力的重要保证。悬挑板因受力条件较差,所以在制定楼板厚度检测方案时,应在随机抽样的基础上,重点抽取悬挑板。
5、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外观检测
工程结构部件的施工尺寸大小是否与设计方案中尺寸大小相符合,结构部件外观是否存在麻面、裂缝等不良状态。钢尺检测法和目测法是外观检测常用的检测方式,需要对检测项目以及检测结果进行详细记录。
四、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技术的应用方法
1、制定检测方案
主体结构检测应当以国家标准规范为基础,根据设计图纸、工程资料,制定科学的检测方案。同时,检测人员还应针对性地进行建筑工程的随机抽查,初步了解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按照规范要求,科学选择样本空间数值。无论是要检测哪一个项目,都必须有严格的检测方案,并及时与施工单位沟通,开展检测工作。如果需要用到损检测方法,需先提交申请,待有关部门完成审核后再检测。一般情况下,主体结构工程的检测范围主要包括工程质量检测、结构性能检测。另外,在有关部门要求、出现工程质量事故、对结构质量存在争议等情况下,要提早进行工程质量检测。若是需进行混凝土改造、加层时,则必须进行结构检测。
2、对质量检测的内容进行确认
在进行主体结构检测工作前,检测人员应对所要检测的内容进行确认,主要包括:构件尺寸(偏差)、钢筋位置、钢筋间距、钢筋保护层厚度、砌筑砂浆强度、混凝土强度及楼板厚度等。
3、提升检测手段的科学性
检测人员在进行检查工作过程中,应确保检测手段的科学性,以此来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检测时检测人员应确保结构检测的整体性,同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检查,主要包括:建筑结构尺寸、结构规格、混凝土强度等。检测人员还应具体了解建筑工程的整体情况,并以工程建设的具体要求来编制检测方案,并确保其实用性与可行性。
4、构建专业素质过硬的检测队伍
在进行检测工作时,要想确保检测结果应组建起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检测团队,相关检测人员应参加检测行业协会培训并通过考试,取得相关检测证书。在检测工作中,团队成员要互帮互学,共同提升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还要强化相应考核机制,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人,在提升检测人员责任心的基础上,提升主体结构检测质量。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主体结构检测技术不断发展、成熟的背景下,检测机构应结合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制定科学的检测方案,并按照相关标准规范进行检测,这样才能保证主体结构的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评判建筑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苏英华.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及应用分析[J].居舍,2019(08):3.
[2]刘亚南.浅析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检测方法及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9(03):96-97.
[3]廖晓东.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及应用分析[J].江西建材,2017(10):265-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