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体会在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诊断中应用B超诊断的价值。方法:择我院2016.4-2019.8内6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经临床病例确诊)展开,均给予B超诊断,发现确诊率高达98.5%。结果:B超检查确诊率(98.5%)和临床病理确诊率(100.0%)相较,临床病理确诊率较高,P>0.05。结论:临床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实施诊断检查,建议采纳B超检查,在提高疾病诊断准确率方面意义重大。
关键词: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临床价值
近年来,受生活方式改变、饮食行为习惯转变等因素的影响,急性阑尾炎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并且也是发病率较高的一种急腹症。罹患阑尾炎之后,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腹痛和压痛。随疾病的进一步发展。会对患者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致使患者由于疼痛而无法工作和正常生活。并且阑尾炎发病比较急,短时间内病势发展比较险峻,所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必须接受科学有效的治疗[1]。现阶段,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致使B超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急性阑尾炎的诊疗过程中。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我院2016.4-2019.8内6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经临床病例确诊)展开,其中35例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年龄20-68岁,平均(44.50±20.33)岁。
1.2方法
仪器:此研究全程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MyLabTwice);其中腹部探头频率一般在3.5-5.5MHz为适宜;高频探头频率控制在7.0-12.0MHz内。
检查方法:告知患者取仰卧体位并保持,确保上肢自然放置于病床,对患者腹部脏器等重要器官开展自上而下的全方位探查;检查过程中判断其右下腹是否由包块产生等情况;并且要注意大网膜是否有增厚影。扫描起始点为回盲部,检查时采用高频探头,分别检查前腹膜、髂血管、髂腰肌等组织;随后定位阑尾组织,明确其方向、内外径、面积以及内部回声等信息。将压痛点、右下腹麦氏点视为重点检查对象,随后检查人员手部逐渐加压并注意患者异常情况[2]。
1.3观察指标
观察诊断结果;将临床病例检查结果视为金标准,与超声检查进行对比;
1.4统计学
计算软件:SPSS22.0版本,P值在0.05区间:证实两组所产生的全部数据资料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数据示;超声检查确诊率(98.5%)和临床病理确诊率(100.0%)相较,临床病理确诊率较高,但两者并没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诊断结果
.png)
3、讨论
急性阑尾炎多由于细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流入阑尾腔管所致。近年来,在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致使急性阑尾炎成为临床常见、高发疾病;临床将该病严格按照病理表现又分为单纯性、化脓性、坏疽性、穿孔性阑尾炎。据统计,调查发现,
以下因素均可诱发急性阑尾炎:(1)呼吸道感染、阑尾壁增厚,导致血流受阻引发炎症。(2)阑尾腔内存在异物,腔内容物引流困难,腔内压力增高、血运障碍,由细菌繁殖引发炎症。(3)腹泻、胃肠道功能紊乱,导致阑尾腔内侵入细菌,引发炎症。患者对急性阑尾炎认知较少,加之其并不清楚自身生理结构,所以发病后无法准确表达具体疼痛部位,导致临床漏诊、误诊[3]。
以往临床诊断阑尾炎,传统措施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开展诊断,但医师诊断存在以下弊端:(1)医生缺乏熟练操作技能,不了解病理特征,而忽略微小病灶。(2)仪器不先进、探头频率低,细微病灶极易忽略。可见,对急性阑尾炎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诊断意义重大。
随着临床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超声技术被广泛用于急性阑尾炎诊断中。借助超声检查,可有效定位、选择阑尾切口,且通过高频探头工作,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有效多方位、多角度探查并鉴别阑尾和蠕动小肠[4]。
综上所述,B超检查主要利用人体与超声波间的反射差异来工作,而后通过图像化处理来确保机体组织反射波被清晰呈现,确保临床工作者可以更好、更全面的诊断急性阑尾炎等疾病。故,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骆炳嘉,钟燕,赖丽萍,等.高频超声显像技术在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应用价值研究[J].当代医学,2017,23(22):91-93.
[2]张红艳,袁岚,陈莎珠,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儿常见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8,50(5):28-30.
[3]刘雪梅,庞群.超声检查对诊断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9):53-54.
[4]庞志英,陈军,李智锋,等.高频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与术后病理结果的对照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3):787-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