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为帕金森,有何症状表现?
帕金森病又称为震颤麻痹,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高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疾病的发展较缓,患者通常在发病的5-8年中逐渐丧失自理能力,需要得到他人的全天照顾。目前,关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众说纷纭,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普遍认为帕金森的发病与人类的年龄老化、遗传因素和环境毒素等有关,发病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
帕金森病多数病例呈现隐袭性发病,患者的早期症状大多不明显,并且不同体质和不同病情程度的患者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首次发病的症状主要有静止性震颤、强直性动作缓慢以及动作笨拙或者行走障碍等,具体的症状表现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帕金森病的发病到诊断的时间在2年以上,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巨大的影响,除了会导致患者出现运动上的障碍以外,还会因为疾病的发展而引起一系列的非运动症状,例如睡眠问题、嗅觉问题以及心理问题等。其中,心理问题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容易造成患者的精神抑郁或者焦虑,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为此,及时发现、及时诊断,有效预防和治疗帕金森病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关于帕金森病的几大误区
帕金森病只引起运动症状。在提到帕金森病的时候,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运动症状,主观的认为帕金森患者就是出现了肢体的功能障碍,以此导致的生活不能自理。这是关于帕金森病的最大误区。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运动症状,一类是非运动症状。运动症状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肢体功能障碍,包括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以及姿势障碍等。患者在发病以后通常会先发生一侧上肢的震颤,然后发展为同侧的下肢震颤,最后发展到对侧上、下肢,形成四肢的震颤;在患病早期,患者的手指在做一些诸如解扣子、系鞋带等动作时,会表现的十分迟缓,晚期会伴有起床、翻身困难等。除了运动症状以外,帕金森病患者在患病以后,还会引发一系列的非运动症状,典型的就是嗅觉障碍、失眠、抑郁等,根据患者的身体条件和病情情况会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帕金森病影响患者寿命。部分人认为帕金森既然是一种病,肯定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以此影响患者的寿命。其实,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帕金森病与患者的寿命长短没有直接的关联,并且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以及医学水平的提升,帕金森病在有效的治疗下可以控制病情的发展,维持患者的生活质量,不会对患者的寿命产生不利影响。
帕金森病必须进行手术治疗。帕金森病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但是对于早期的患者而言,药物治疗是最佳的方案,只有通过长期的药物治疗无效,或者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患者出现了运动症状以后,才需要进行手术的评估,进行手术治疗。另外,市面上流传的保健品或者偏方等预防、治疗帕金森病的,都没有科学的依据,也不会起到任何的效果,需要得到患者以及老年人的注意。
帕金森无法治愈,没有治疗的意义。帕金森病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确实是无法治愈的,但是也不是没有治疗的价值。早期的帕金森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进行病情发展的控制,病情严重的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去改善相关的症状,以此达到恢复患者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所以,虽说帕金森病无法治愈,病残率比较高、病程长,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但是也需要进行及时的治疗,只要疾病发现的及时、采取了有效的治疗方式,帕金森病还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不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太大的影响。
三、结束语
总体上看,帕金森病离我们大多数人还是比较遥远的,人们也大多对帕金森病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获得的有关知识与信息也多数来源于网络或者道听途说,缺少一定的科学性,容易对人们造成疾病误导。为此,人们应该从正规的渠道去了解和认识帕金森病,并且对其早期的症状和不良反应进行掌握,以便及时的发现自身或者家人的发病预兆,尽早接受进一步的检查与诊断,避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间。同时,人们要注意日常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做好平时的预防工作,在患病后也不要放弃,要积极接受治疗,争取确早日恢复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