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安全护理干预对耳鼻咽喉科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耳鼻咽喉科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66例,采用安全护理干预),收集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耳鼻咽喉科病人采取安全护理干预,护理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安全护理;耳鼻咽喉科;护理效果
随着住院患者对临床护理要求越来越高,医院管理方法也在不断改进完善,尽量避免治疗期间的护理隐患,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护理的安全性,满足患者的临床护理需求。而针对耳鼻咽喉科病人来说,护理人员护理水平落后、临床护理经验少,在患者治疗期间容易出现护理安全隐患,轻则患者护理满意度较低,护患关系紧张,严重则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因此,寻找有效护理措施,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是保证护理质量的根本措施。本次研究,分析了安全护理干预对耳鼻咽喉科病人的护理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院耳鼻咽喉科于2018年9月-2019年9月收治的患者13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66例,男41例,女25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2.64±5.36岁),观察组(66例,男38例,女28例,年龄21-63岁,平均年龄43.26±4.39岁)。分析患者病情类型:耳鸣24例、慢性鼻窦炎37例、慢性咽炎36例、急性喉炎35例。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类型等资料显示,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健康告知、入院护理、用药护理等,观察组患者采用安全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1.2.1常规护理
1.2.1.1健康告知,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详细讲解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期间容易出现的症状,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意识和治疗依从性。
1.2.1.2入院护理,患者入院治疗后,护理人员需要引导患者参观耳鼻咽喉科的整体形象,为患者做好入院资料登记工作,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2.1.3用药护理,护理人员根据医嘱为患者提供用药治疗。
1.2.2安全护理干预
1.2.2.1制定安全护理制度,由于耳鼻咽喉科患者较多,患者病情类型较多,护理人员无法兼顾巨大工作量,因此需要针对患者的病情类型分类制定管理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内容和护理质量,能够明确护理人员的职责,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
1.2.2.2提高安全用药管理,为了避免护理人员出现用药失误,需要定期为护理人员进行用药培训,规范用药治疗措施,提高护理人员对安全用药的认识,严格按照医嘱用药。
1.2.2.3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耳鼻咽喉科安全隐患较多,护理人员需要提高护理安全意识,定期检查患者的治疗情况,降低安全隐患,保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1.2.2.4成立安全护理小组,选择耳鼻咽喉科护士长以及护理经验丰富的护士人员成立安全护理小组,全面监管耳鼻咽喉科的临床护理质量,并定期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护理水平。
1.3 疗效标准
收集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从护理质量和护理态度两方面评价,每个方面50分,总分100分,分数>80分为非常满意,60≤分数≤80为满意,分数<60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x100%。不良事件包括护理风险事件、感染、渗血等。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均采用x2比较,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情况
通过分析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8.48%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情况[n,(%)]
.png)
2.2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观察组(n=66),无不良事件发生;对照组(n=66),护理风险事件4例、感染2例、渗血1例,共7例,占比25.53%;(x2=7.392,P=0.007),经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具有统计学比较价值。
3讨论
耳鼻咽喉科患者在治疗期间的护理安全隐患主要来自3个方面,(1)护理人员护理水平较低,由于新增护理人员较多,临床护理内容不断改变,导致护理人员护理水平角度,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导致临床护理质量下降,出现安全隐患[2]。(2)环境因素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耳鸣患者来说,医院环境吵闹、治疗仪器噪音都会引起患者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症状,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于鼻炎、咽炎、喉炎患者来说,医院卫生管理质量差,容易引起患者出现感染情况,严重者出现呼吸道疾病,影响临床治疗效果。(3)并发症导致患者临床症状加重,耳鼻咽喉科患者在治疗期间如果护理不当,会出现呼吸道感染、鼻腔出血、暂时性耳聋、压疮等并发症,会给患者的生活带来极大困扰,影响患者临床治疗[3]。因此,在耳鼻咽喉科采用安全护理干预,是保证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耳鼻喉咽科临床护理工作中,采用安全护理干预,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对于耳鼻咽喉科病人采取安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更高,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钟乐.护理安全在耳鼻喉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30):139+149.
[2]张若萍. 耳鼻咽喉科病人的安全护理体会[J]. 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 2015,11(19):102.
[3]王芳,魏文华.加强耳鼻喉科病人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08):1340-1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