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评估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血管源性腹痛的诊断价值。方法 整理分析25例血管源性腹痛患者的手术及CT资料。结果 动脉瘤破裂出血8例,主动脉夹层15例,肠系膜上动脉血栓1例,肠系膜静脉血栓1例。结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具有快速、安全、无创、准确的临床实用价值。
关键词:腹痛;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腹痛的原因很多,其中血管源性腹痛较为少见,因其症状不典型,首诊误诊率较高,一旦出现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患者死亡率高。较之彩超与磁共振,文中对25例患者资料的整理对比,探讨多层螺旋CT在今后对该疾病的诊断价值,以期降低误诊率,提高治愈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整理自2010~2018年间的25例因腹痛就诊的患者病例资料,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31~75之间。临床变现为突发剧烈腹痛而就诊,多有恶心、干呕,四肢厥冷,生命征不稳等。
1.2方法 使用GE16层螺旋CT。扫面参数设定:电压120KV,电流250~350mA,螺距1.375,层厚1.25~1.50mm,层距1.25mm,重建间隔1.25mm。另外,均行增强扫面,范围全腹。
1.3图像分析 对图像进行重建分析,结合手术做出综合诊断。动脉瘤破裂观察病变的位置、与周围关系;主动脉夹层观察病变的范围、位置。肠系膜血栓观察位置、有无缺血、梗死。
2 结果
经过仔细、认真的图像分析与手术情况结合。8例动脉瘤患者,有脾动脉瘤,右肾动脉瘤,腹主动脉瘤,瘤体大小1.65cm~3.2cm,呈囊状扩张;强化后边缘规则,强化均匀,能判断出血点。2例肠系膜血栓患者均有缺血,局部肠管肿胀;强化后血栓远端显示不良,能判断栓塞位置。1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1型10例、3型5例,病变范围多位于主动脉胸段—腹段之间;强化后可清晰辨认。
3 讨论
血管源性腹痛,病情隐匿,症状不典型,及时正确诊断对挽救病人生命有重要意义。CT扫描、彩超、MRA,DSA均存在一定局限性。为快速判断,CT血管成像具有一定优势,能迅速掌握病情,了解病变范围。为临床诊治方案提供最具价值的支持。
3.1 血管源性腹痛的临床与MSCTA
3.1.1 主动脉夹层 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与腹痛同时出现时易误诊。因此,早诊断是关键。其病因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解剖异常等。由于动脉中层病变,基质粘液样变伴囊肿形成。夹层分离时出现剧烈疼痛,血液渗入腔隙引起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症状。
经CT血管造影显示主动脉及分支受累,变现为双腔改变,病变动脉供血障碍。
3.1.2 动脉瘤破裂出血 本文主要涉及脾动脉瘤、肾动脉瘤、腹主动脉瘤等。由于动脉中层发育不良、硬化等导致剧烈腹痛就诊。其中诊治的患者中以脾动脉瘤居多。CT血管造影显示动脉瘤显著强化,瘤体显示较均匀,周边强化明显。
3.1.3 主动脉血肿 目前认为该病与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动脉中层或外层滋养动脉破裂引起。具体尚不完全清楚。CT血管造影显示病变主动脉呈半月形,血肿区强化不明显(远端未与主动脉相通),伴有小溃疡(若溃疡进一步发展即可演变为主动脉夹层)。
3.1.4 肠系膜血栓 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疾病,为肠系膜血管内血栓脱落、阻塞引起的缺血性疾病,并发症是主要问题。CT血管造影显示血管腔内多发充盈缺损,可见侧支血管影。“双晕征”为并发征象。强化不明显(血栓阻塞对比剂无法充盈)。肠系膜肿胀其密度增高、模糊,呈云雾状。
3.2 MSCT技术对血管源性腹痛疾病的诊断意义
应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再现等相关后处理技术对血管源性腹痛病患的扫描图像进行处理。多平面重建能从不同角度观察血管形态和周围关系,对于血栓、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破裂口位置优于其他方法。曲面重建能显示迂曲的血管,能体现行程和局部切面细节,避免周围其他血管的重叠影响。最大密度投影是将视角轨迹上容积数据最大密度投影到一个平面,能直观显示血管走形,对病变范围、位置及血管狭窄程度有一定价值。容积再现图像可多角度、方位病变的空间位置关系,立体感强,对较小血管病变显示稍差。
这些后技术的应用需要综合考虑,相互取长补短,达到对该型疾病准确的诊断
3.3 MSCT技术的临床价值
彩超对该型疾病有一定诊断价值,但受到患者体型、肠道气体等因素的影响较大。MRA也具有诊断价值,同样受限于患者自身情况,如安装有起搏器、骨科固定器材、义肢假牙,其检查时间也较长,不利于急症的检查。DSA属于创伤性检查,在此种情况下操作,风险极大,也不能显示血管的细节。CTA较之彩超与磁共振,准确率高、时间短,较之DSA更安全,适用于急症患者。在各种影响诊断技术中,CTA凭借其高效、快速、安全,逐步作为首选的检查方式。
参考文献:
【1】刘艳娜.腹痛型主动脉夹层误诊8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6):6512-6513.
【2】杨保刚等.以急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疾病【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5):798-799.
【3】杨峰等.主动脉壁内血肿的64层螺旋CT诊断【j】,放射学实践,2010.25(3):312-315.
【4】李玉林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肠系膜上静脉栓塞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21(3):381-384.
【5】吉六舟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血管源性急性腹痛的诊断价值【j】.中华全科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