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针灸推拿与中药结合对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该院治疗的该病患者80例,分2组,一组为针灸和推拿治疗组(n=40),另一组为针灸推拿与中药结合治疗组(n=40),对2组的临床数据进行对比(疗效、复发率、不良反应率)。结果 针灸推拿与中药结合治疗组的有效率[90.1%(36/40)]高于针灸和推拿组[67.4%(27/40)](P<0.05),差异性显著;复发率(0)明显低于针灸和推拿组[7.4%(3/40)](P<0.05),差异性显著;不良反应率则有所不同(P>0.05),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针灸推拿与中药结合治疗颈椎病的效果好,安全性显著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推拿;中药;颈椎病患者;药效;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9月到2019年9月三年间医院治疗该病患中的80例,随机分为两个组,组1与组2共40例。组1综合运用针灸推拿治疗和中药结合的方法对颈椎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其中女性16例、男性24例、平均年龄(51.6±11.2)岁、平均病程为(4.8±1.6)年,其中神经根型为11例、颈型为15例、椎动脉型为3例、交感神经型为2例、脊髓型为8例、混合型为1例;组2为单纯实用针灸和推拿的治疗方法而不结合中药治疗,其中女性18例、男性22例、平均年龄(50.2±10.8)岁、平均病程为(4.9±1.3)年,其中颈型病例为14、神经根型病例为12、脊髓型病例为7、椎动脉型病例为4、交感神经型病例为2、混合型病例为1。
1.2 方法
针灸法:颈椎病患取坐位,运用平补平泻法对大椎穴、穴颈夹脊穴、阿是穴、天柱穴等,患者评价标准为酸胀感较为明显,以每十分钟一次的频率施针,留针为三十分钟。
推拿法:推拿手法为一指禅,从风府和哑门一直到大椎穴沿颈项中线推拿,揉法从两侧风池到大杼穴推拿,每次五分钟;按压手法主要针对肩外俞穴和天柱穴推按各十二次;滚法拿法抖法针对肩颈部和臂部推拿,每次六分钟,一天一次,一个疗程一周,休息两周后进行下一疗程,共三个疗程。
中药方法:葛根30g、杜仲30g、桑寄生20g、当归20g、红花15g、鸡血藤15g、桃仁5g、制没药10g等,气血亏虚的颈椎患者增加当归10g、黄芪15g、党参8g,气滞血瘀的颈椎患者增加血竭5g,全蝎6g。用水煎服,300ml汁液,每天一剂300ml,早中晚分三次口服,一疗程为一周,共三个疗程。
1.3 评定标准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如果患者的临床体征和临床症状在治疗之后消失,而肌力、肢体和颈椎功能可以正常劳动,则为痊愈;如果显著改善,基本功能改善,为显效;如果为有效改善,可以负担简单的作业,则为有效;如果无改善或加重,无法作业,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离散型数据以计数、百分比进行表示,组间使用χ2检验,组间比较实用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效力。
2.结果
2.1一般资料的结果对比
两组颈椎病患者差异(P>0.05)不显著,属于同一样本总体,可以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
表1:两组一般资料的结果对比表
.png)
2.2 临床疗效的结果对比 针灸推拿与中药结合治疗组的有效率[90.1%(36/40)]高于针灸和推拿组[67.4%(27/40)](P<0.05),差异性显著,结果见表2:
.png)
2.4不良反应率的结果对比 不良反应率则有所不同(P>0.05),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见表4:
.png)
3.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针灸推拿与中药结合治疗颈椎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单独采用针灸推拿方法的效果,临床效果、复发率都有着很好的表现,统计显著;而在不良反应率方面没有统计差异,说明针灸推拿与中药结合治疗颈椎病在提升治疗效果和复发率降低的基础上,有着很好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综合理筋手法配合蠲痹汤加减治疗神经根(风寒湿型)颈椎病临床研究[D]. 李胜彬.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6
[2]梅花针与快针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湿型)的临床观察[D]. 林欢熙.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2
[3]甲钴胺穴位注射配合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D]. 陈浦.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1
作者简介:史敏(1977-),男,上海人,上海市徐汇区虹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主任。1998年-2015年供职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2015年-今,供职于徐汇区虹梅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研究方向:中医“治未病”、中医针灸、中医推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