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培养方法初探

发表时间:2020/3/17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9年11期   作者:刘英
[导读] 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启蒙阶段,而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十分关键。

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天台山镇中心校  刘英

【摘要】小学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启蒙阶段,而小学语文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十分关键。语文朗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或整个学习阶段都影响长久。因此,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进行培养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笔者将通过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培养原则的介绍,分析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师和家长两个方面探讨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能力
        中国有句古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朗读可以让学生体会文章所传达的文字美、语言美。而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通过不断朗读可以锻炼其发音、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新课标对朗读的要求是;在读中感知。因此,阅读并不是简单的将课本文字内容进行口头转述,而是让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内心有所思,有所想,利于其正确三观的培养。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的原则
        (一)兴趣培养原则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枯燥的学习不仅不会激发其学习热情,还会使其对学习产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师应当从兴趣培养原则出发,通过一些小游戏对其进行朗读兴趣培养,首先培养其朗读热情,其次再往精细化方向发展。
        (二)重在参与原则
        教师应当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语文朗读,可以进行班级集体朗读、分组情景模拟等方式让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让其感受到朗读的魅力,之后再因材施教,让学生走适合其发展的道路。
        (三)因材施教原则
        我们既要看到学生的共性又要看到其个性,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例如,有些学生朗读欲望很强,教师可以对其进行重点培养,鼓励其参加朗读比赛;而有些学生对此积极性不高,教师可以发现其其他闪光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培养。
         二、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方面
        首先,部分教师认为朗读是学生自学的一项步骤,缺乏对学生的有效指导,换句话说就是没有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教师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沟通不足,学生在朗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尚且年幼,有些问题自身都未意识到。其次,有些教师难免偏爱学生,会在学生中造成两极分化的现象,有些对进行语文朗读热情高涨,有些却缺乏积极性。最后,有些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不过硬,无法深入了解语文朗读的潜在价值从而制定出合理的教学方案,对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起到了限制作用。
        (二)学生方面
        有些学生因口音或发音问题会遭到他人的嘲笑,内心产生恐惧感,从而怯于开口特别是进行公开朗读。还有些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认为朗读枯燥无味,对此缺乏兴趣。


有些学生习惯于默读,不愿意将朗读作为一项长久的习惯。
        三、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培养的具体策略
         (一)教师方面
        1.增强相关专业知识
        知识是进行课堂授课的基础,教师只有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融会贯通,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晦涩难懂的知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本内容及其所蕴含的道理,便于学生带入情感进行朗读。
        2.培养良好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标准。随着社会的发展,周围环境日新月异,小学低年级学生也对新鲜事物有着更强烈的好奇心。例如,教师可以将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融入朗读中去,让学生试着朗读在学生中比较受欢迎的顺口溜,增加朗读趣味;教师还可以将同一句话分别设置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分别模仿、朗读,教授其不同环境下不同情感的表达方法,调动班级气氛。
         3.与学生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性教学,对课本内容提出疑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朗读,在其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听音发现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加以指正,之后再让学生解决之前提出的疑问。这样的引导性学习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是十分重要的,不仅可以加强其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对其学习生涯的影响是长久的。
        4.结合实际,寓教于乐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动手能力强,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个特点进行教学。如 : 可以根据课本内容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融入情景,加深理解。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半截蜡烛》,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利于学生更加深入体会人物情感,领会文章所传达的价值内涵。
5. 以激励为向导,以鼓励为原则
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激励教学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动力,激发学习的自主性,朗读也是这样。如:教师可以举办班级朗读比赛,设置优秀奖、进步奖等,鼓励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朗读,发掘其潜能。
(二)家长方面
一般情况下,小学生每天只有8个小时的时间在学校,因此,家庭作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在其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方面十分重要.家长作为孩子生活、学习习惯的重要培养者应当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朗读。家长可以选取优秀的诗歌、散文、童话故事等,先为孩子讲解故事大意,使其脑海中有一个基本框架,再鼓励其进行朗读,在朗读过程中可以纠正孩子的发音问题,对其进行拼音知识的巩固,还可以适当培养其感情表达能力,带入情感进行朗读更有利于对课本知识内容的理解,也利于其基本情感观的培养。“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父母的引导。
综上所述,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培养需要各方共同协力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一方面,教师应当加强自身能力培养,以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础再不断进行实践与创新,引导学生爱上朗读,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家长应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鼓励孩子在家进行朗读,通过学习等加深其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使小学低年级学生通过朗读获得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 朱晓零 . 浅议新课程理念下小学低年级语
文朗读教学 [J]. 才智 ,2014(14):168.
[2] 薛海莲 . 小学低年级学生语文朗读能力的
培养 [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15,31(04):46-4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