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析

发表时间:2020/3/16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   作者:张顺文
[导读] 摘要:伴随着我国矿产业经济持续发展,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的物质保证,而同时也积累了较多地质环境方面的问题。
        昆明市东川区自然资源局国土规划整理中心  654100
        摘要:伴随着我国矿产业经济持续发展,为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的物质保证,而同时也积累了较多地质环境方面的问题。为能够更好地保护矿山地质环境,尽可能的减少或者避免矿产资源的勘察与开采活动对矿山的地质环境造成破坏,以合理开发与利用矿产资源为基础,带动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化发展。本文以昆明市东川区为例,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实践开展深入研究,望能够为相关专家及学者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或者依据。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恢复
        前言
        为持续改善现有矿山的地质环境,促使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二者之间协调化发展,提升矿产资源持续开发利用的全新格局,深入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实践工作至关重要。
        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昆明市东川区矿产资源丰富,优势明显,已发现矿产17种。发现矿产地177处,其中大型矿床5处,中型矿床17处,小型矿床19处,小矿78处,矿点57处,矿化点1处,全区共有各类矿山119个,开采利用15种矿产。昆明市东川区在矿山地质环境方面所存在问题详细如下:
        1.1次生的地质灾害问题
        东川区是云南省地质灾害最频繁、危害最严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最为复杂的区(县)之一。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有矿山开采引发或加剧的次生地质灾害,矿山开采造成的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等,其危害尤以城市后山、汤丹矿区和因民矿区等地最为严重。
        1.2资源破坏问题
        ①水源地遭到破坏
        东川区矿山的开采区涉及到一级供水的水源地当中较多饮用水的水源地,开采活动促使地下水与地表水运移特征发生变化,水体内部有害矿物与泥沙含量增加,严重威胁着城市的水源安全[1]。
        ②土地与植被破坏。东川区矿山被占压破坏的土地面积达2334公顷,因露天采场、尾矿库、堆积固体废料等占地,砖厂制砖所致塌陷与毁地,矿产修路与矿山的泥石流等,持续占压、侵蚀土地,促使东川区矿山区域土地与植被破坏严重。
        ③景观破坏严重。露天开采过程中所形成裸露的开采面及地面塌陷所致破损山体、沟道内部大量推挤废矿渣等,与周围景观处于不协调状态,促使东川区矿山区域景观破坏严重。
        1.3环境污染问题
        ①固体废物。过去的东川矿区开采管理方式粗犷,历史遗留矿山“三废”当中含有较多重金属元素,对矿区的水源、土壤等造成污染,通过地表径流、淋滤、降水等向下游扩散,对当地与下游居民饮水安全、农业生产等造成严重影响。
        ②空气环境污染。矿山开采裸岩面、露天采场过程形成了大片的裸露岩体、裸地,大量废渣、矿石料堆积在了山间沟道,受风力作用产生扬尘,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2、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实施对策
        2.1注重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全新机制的确立
        昆明市东川区当地政府部门,应当对自身辖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治理恢复负主要责任。政府部门应当成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治理恢复工作专项小组,由区级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来担任小组组长,主要成员应包括区内安监、水务、林业、环保、财政、自然资源等各个相关部门,工作小组可在当地自然资源局下设办公室,主要负责日常协调、指导与调度各项工作;确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治理恢复联席会议专项制度,所有单位与部门务必要通力合作、密切配合,各司其责。结合自身职责范围,加大力度指导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治理恢复实践工作。
        2.2实行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资金多元化的筹措
        昆明市东川区周围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治理恢复实践活动,应当申请省市、国家探采矿权价款、矿产资源的补偿费用等各种专项资金,便于更好地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治理恢复实践工作。同时,可与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政策措施紧密结合,申请关于土地复垦的专项资金与多元化资金筹措,高效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治理恢复各项工作;采用市场化的手段与措施,结合土地使用和信贷各方面优惠政策,支持与鼓励自然人、社会法人参与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治理恢复活动中,经综合治理后,享有废弃的矿山二次资源优先取得权、矿地复垦过后土地利用权等[2]。
        2.3深入实施地质环境综合治理
        ①防治土地资源的破坏。矿业活动会导致矿区内部土地资源被压占或破坏,各种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压占着大量的土地面积,在矿山闭坑过后,应当及时拆除场地内部基础设施,把所产生建筑垃圾及时运送到采坑予以集中填埋处理,平整处理压占场地,将原有的地貌景观恢复好。
        ②防治地形地貌的景观破坏。一是,高效治理废渣土。矿山生产时所产生废渣以剥离了矿体表层所产生废渣与剥离土为主,应当把废渣及时运输到矿区采坑回填,减少土地压占与环境破坏,减少后期治理恢复工程量,节省一部分成本;二是,高效治理生活垃圾。安排人员确保每周针对矿区内部零散垃圾进行两次打扫清理,倒入至垃圾箱内,定期拉运到指定垃圾填埋地点,再次实施消毒灭菌处理;三是,高效治理生活污水。生活区域可设1个污水的沉淀池,生产时所产生生活污水可直接排入到污水的沉淀池内,经过沉淀过后可应用在矿区内部地表降尘[3]。
        ③防治采矿场的边坡潜在的崩塌灾害。开采矿山时,积极采起爆破量控制措施,尽可能防止爆破对于围岩造成破坏作用,防止岩体形成,埋下崩塌地质灾害隐患,对爆破后所形成的危岩体务必及时清理;重视采坑坡顶与边坡监测工作,特别在雨季,应高度重视采矿场监测,确保及时发现与上报、处理问题;采矿场的外围需设好警示牌,防止坍塌与岩石掉块等发生后产生较大危害性。
        3、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以上分析论述之后我们对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均能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及了解。同时,也提出若干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实施对策。那么,今后为了能够更好地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实践工作,还需要以当地相关部门与单位通力合作,确立及逐步完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工作方案,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形成合力,共同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恢复各项工作,以达到良好矿山地质环保及治理恢复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金林,刘磊,李嵘.湖北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主要指标研究[J].科技风,2017,30(15):112-113.
        [2]柳凯明.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与治理恢复[J].世界有色金属,2019,27(11):144-145.
        [3]陈建平,李成,孙魁,等.陕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模式初探[C].第二届中国西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学术论坛.2018,14(06):211-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