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民营经济产业结构演化情况研究

发表时间:2020/3/16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19期   作者:张林1 陈珍涛2 段琪琪3
[导读]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民营经济实现了巨大的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民营经济实现了巨大的发展。其中,2005~2018年间,广东民营经济总量规模不断壮大,而且产业结构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具体表现为:①第三产业占比最高,近三年已经超过50%,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低;②第一、第二产业占比整体处于下降趋势,而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最高;③广东民营经济主要行业中,工业、金融业及房地产业总体比重上升,其中金融业上升最为显著,其余行业的比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关键词:广东民营经济;产业结构;演进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民营经济发展成果显著,已成为影响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18年广东民营经济增加值为5.26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54.1%。此外,广东民营经济也是推动社会创新发展的中坚力量,全省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创新成果以及80%以上新产品都来自民营企业。在广东民营经济的发展进程中,不仅经济规模和总量不断增长,而且经济结构也在不断演变,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和合理性不断增强。但是,在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的同时,广东民营经济目前依然存在着产品附加价值偏低、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不高、新兴产业上缺乏竞争力等一系列制约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问题。
        在世界经济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抬头以及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环境下,广东民营经济如何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对广东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引领新一轮改革开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运用产业结构演进的相关理论,回顾广东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广东民营经济产业结构的演进的规律,分析制约广东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问题,并提出政策建议。
        二、广东民营经济三次产业与主要行业增加值的演进
        (一)三次产业增加值的结构演进
        由于广东统计局于2005、2006年对农业、建筑业等民营经济行业的统计范围作了调
        整,将民营经济统计范围调整为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集体联营企业、其他联营企业、私营企业、其他企业、个体工商户,以及国有与集体联营企业、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三资”企业中的集体控股、私人控股、其他控股部分。因此,本文仅考察广东民营经济2005~2018年的变动情况。在此期间,广东民营经济的三次产业和主导产业都发生了一定变化,产业结构更加趋于优化和协调。
        2005年以来,广东民营经济增长速度显著。在总量上,2005~2018年的14年间里,广东民营经济的增加值从8826.99亿元增加至52611.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0.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602.97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3759.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3.74%;第二产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3779.58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21726.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3.29%;第三产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4444.44亿元增加至2018年的27125.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9.58%。
        广东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一定变化。如图1所示,按当年价格计算,第一、
        第二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占比,从2005年的6.83%:42.82%:50.35%演进到2018年的7.15%:41.30%:51.56%。在此期间,广东民营经济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的演进呈现出以下特点:第一产业占比一直处于最低水平,从2007年开始,第一产业占比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占比的演变可以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2006~2012年,期间第二产业占比处于曲折上升阶段,2012年达到最大值45.47%。第二阶段为2012~2018年,期间第二产业占比处于逐年下降趋势,近三年都维持在40.00%左右;第三产业的演变呈“U”字形,除2007~2014年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第三产业占比下滑至不足50%,其余时间均在50%以上,且近几年呈稳步增长趋势。
       
        图12005~2018年广东民营经济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
        按可比价格计算,广东民营经济三次产业增加值的增长率变动如图2所示。由图2可以看出,2005~2018广东省民营经济三次产业的增长速度整体处于下降趋势,其中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第二第三产业增速下滑较为严重。具体来看:第一产业的增长速度最低,基本维持在2%到5%之间,近三年有上升趋势,整体波动较小;第三产业的增速介于第一、第二产业之间,整体处于下降趋势,2006年增速最高超过20%,2016年则不足8%,近几年第二产业的增速基本稳定在10.00%左右;第二产业增长速度最快,和第三产业一样都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增速大幅回落,已经降至10.00%以下。
       
        图22005~2018年民营经济三次产业增加值增长率变动
        总体来看,2005~2018年间广东省民营经济三次产业增加值逐年稳定提升,产业结构已经表现为“三二一”的结构。第三产业占比最大且不断攀升,第二产业份额次之且逐渐下降,第一产业份额最少,但近几年的占比有所提升。
        (二)主要行业增加值的结构演进
        民营经济主要分布在农业(包括林、牧、副、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房地产业共八类行业。按当年价格计,农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602.97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3759.20亿元,工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3303.98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1726.76亿元,建筑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475.60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070.62亿元,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390.70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344.05亿元,批发零售贸易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1650.06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6695.07亿元,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415.95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1413.37亿元,金融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49.18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2136.43亿元,房地产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1115.79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5368.53亿元。
        2005~2018年期间广东民营经济中农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业比重上升,其中金融业上升最为显著,工业占比基本持平,其余行业的比重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按可比价格计算,农业年平均增长率为3.74%,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92%,建筑业年平均增长率为5.85%,交通运输仓储与邮政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1.21%,批发零售贸易业年平均增长率为9.86%,住宿和餐饮业年平均增长率为8.88%,金融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2.40%,房地产业年平均增长率为7.54%。从民营经济主要行业总体发展速度来看,工业、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与餐饮业以及房地产业发展速度降低最为明显,民营经济传统行业发展缺乏后劲。
        参考文献
        [1]王劲松,史晋川,李应春.中国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演进——兼论民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外资
        经济的竞争关系[J].管理世界,2005(10):82-93.
        [2]张志民.中国民营经济产业结构演进研究[D].福建:厦门大学,2009.
        [3]贾琳,杨建永.河北省民营经济产业结构现状及升级路径研究[J].特区经济,2012,65-68.
        [4]何南,孟宪军.?依托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探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02)
        [5]徐明洋.广东省民营经济发展结构研究[D].广东财经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