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琴童家长

发表时间:2020/3/11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0期   作者:刘奕含
[导读] 摘要:琴童家长如何做好琴童的陪读和陪练,更好的培养下一代的文艺素养?只要掌握相应方法和原则并持之以恒,定会使琴童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吉林市群众艺术馆 少儿部
        摘要:琴童家长如何做好琴童的陪读和陪练,更好的培养下一代的文艺素养?只要掌握相应方法和原则并持之以恒,定会使琴童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关键词:琴童家长;陪读陪练;原则方法
        一、家长在琴童学琴之前的准备
        柏拉图说:“儿童阶段文艺教育最为紧要”。我国大批的琴童家长正在悉心探究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琴童家长?这需要家长们不断学习科学的方法、专业的知识,同时更要树立坚定的信心和恒心,历尽沧桑方得始终。
        在引导孩子学琴之前,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准备。
        (一)做好心理准备
        1、首先必须明确学琴的目的是什么,培养孩子的目标是什么?
        “家长的教育意向直接影响子女的教育意向”。无数个案例的成功和失败都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也指明了方向。著名的钢琴教育家但昭义给予了我们明确答案:“音乐是人生必需,但音乐的终极目的是培养素质,通过学习双手、眼、脑、脚乃至全身配合来开发智力,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养成好的习惯,通过练习磨炼意志品质。最终,当我们的孩子收获了音乐果实的同时,也收获了更高层次的自我实现”。(1)
        2、其次,家长要明确决心和信心。
        李云迪的母亲在他18岁时获得国际肖邦钢琴比赛冠军时说:“家长的毅力就是孩子的毅力。”孩子所以能取得这么辉煌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妈妈的坚决。“坚持,就是考验家长的毅力。”它就是通往成功金钥匙。
        (二)做好认知准备
        家长们必须解决这些知识性问题才能找到行动的正确方向。
        第一个问题:我的孩子适合学音乐吗?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家长们还是要回到初心,自问学习音乐的目标是什么?前文所说“目标是培养素质、开发智力、养成习惯、磨练意志”,那么答案不言自明,所有孩子都是适合学音乐的,也是应该学习音乐的。
        第二个问题:孩子什么时候学合适?
        通常孩子在2-3岁期间对乐音就具备了非常敏感的分辨力,在3岁左右能够达到身体协调发展,基本能够适应大部分乐器的简单演奏,4岁注意力集中时间逐渐增加到10—20分钟左右,具备了人际交往的基本能力,可以与教师顺畅地沟通。
        所以4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基本具备了学琴的条件。
        具体各种乐器学习的年龄段也不同:
        管乐要在孩子换过门牙之后才能学习,一般要在7岁-12岁之间。
        弦乐可以在3-4岁左右。大提琴的体型过大,选择的年龄需要晚至7岁左右。
        打击乐一般可以在4岁左右开始学习。小军鼓3-4岁左右开始,套鼓要晚一年。
        键盘在4岁左右即可。手风琴需要长时间内扣手腕,过早学习会对手腕和脊柱发育产生影响,所以建议学习5岁以后学习。
        以上这些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适当调整。著名音乐家傅聪的意见是:如果要走专业的话要从4岁左右开始,但从80岁开始学习也能学得很好!
        第三个问题:怎样引导孩子选择器乐学习?
        要以孩子的兴趣入手。“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是学习中最跃的因素”(2)。
        家长们带孩子亲自接触各种乐器;去参加音乐会和沙龙;多看多听各种器乐的音频视频。要密切关注孩子对乐器和声音的敏感度,帮助孩子自主选择出他真正喜欢的。
        “我们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却不能按住它的头强迫它饮水”(3)。当然这种选择并非放任孩子毫无根据地胡乱选择,而是引导孩子主动地去选择比较正确而且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
        第四个问题:怎样选择一个好的老师?
        郎朗的求学之路令人唏嘘。在北京师投无门的情况下拜师于赵屏国门下,接下来经过多年的学习,郎朗开创了中国钢琴演奏的新纪元。
        教师有如伯乐。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名好的音乐启蒙教师不仅要在钢琴教学法、运运医学、声学等专业技术领域有丰富的经验,还要在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美学、哲学等方面具体深厚的造诣。
        那么如何找到这样一位适合自己的好老师呢?
        首先吸取其他琴童家长的经验。家长群信息源广,他们开诚布公地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就是我们做出正确判断和选择的基础。
        其次对比和观察其他琴童。通过观察琴童总结他们身后的教师的特点,学生就是教师的一面镜子。
        再次要咨询专业教育机构和专业教师。沟通中能够学习到更多的专业性的知识,最后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五个问题:买琴,怎样买,什么时候买?
        根据100多位家长和学生的调查反馈,学习成绩比较突出的学生,都是较早为孩子买琴的。初学即买琴占调查总数的84%。
        至于怎样买琴,要听从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如小提琴会随着孩子的身高增长而更换,而一台钢琴可以伴随家庭一生,所以选择也有所不同。
        二、开启漫长学琴之路
        (一)如何陪读
        1、做好课前准备
        首先做好孩子的心理准备。提前熟悉教学环境,提前与教师相识相熟。使孩子愉悦地进入课堂。
        其次做好孩子的生理准备。如上厕所、喝水。准备好书和本。衣着薄厚适宜。
        2、做好课上陪读
        首先牢记教师的要求。教师的指导性词语是精练而准确的,家长应原汁原味地重复,不可有任意改变。有些家长在自己的加工理解后再转述给孩子时已经偏离其原义,导致错误的练习。
        其次要关注孩子。孩子情绪不稳或注意力不集中时,协助教师进行调整。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和兴趣点,更多的得到积极的肯定,保证课堂的程序形成良性循环。
        3、做好课后与教师的沟通
        听取教师意见,按照要求做好下一步家中陪练,做好下次课的准备。
        (二)如何陪练
        “练习是学琴的最重要的环节”,是重中之重。
        家长必须遵循的原则:纪律与鼓励、持之以恒
        首先:纪律
        制定时间规划表。包括一切活动,如上学、吃饭、做作业、练琴等。还要制定在出现特殊情况之后的补救措施。如果计划没有完成,那么要把原计划任务分配在学习有效期内逐步补充完成。
        严格地执行规划。在最初的一个月内,父母的督促至关重要,成为习惯化后容易形成定势,这种习惯能够让孩子受益终生。
        其次:鼓励
        家长必须充当一个积极的鼓励者和耐心的聆听者。倾听他们的烦燥、不安、灰心、绝望并真诚的切合实际的鼓励。轻轻的拥抱、赞赏的眼神都是孩子在无数次失败后还能坚持再来一次的灵丹妙药。
        最后:持之以恒。
        练琴就是磨炼的过程,象炖汤煎药,要慢火细熬,切忌大火猛煎。孩子们坚持每天练习,少练多次效果最好。每天练10分钟,比一天突击100分钟效果好得多。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和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就是“练习”!李斯特每天练4-5个小时,贝多芬每天练8个小时,郎朗每天都练8个小时以上!
        结束语:只要琴童家长坚定信心和决心不断学习,就会使孩子们在收获音乐果实的同时,“建立人格培养,拥有理智训练和得体的自我表达,从而获得宽阔而有所坚守,丰富又清纯,富有而淡泊的,有情趣有境界的人生。”(4)
        参考文献:
        (1)但昭义:《但昭义钢琴教育钢琴文论》,上海音乐出版社,2013年6月
        (2)林崇智:《教育的智慧》,浙江教育出版社,2019年4月
        (3)单中惠、朱镜人《外国教育经典解读》,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
        (4)肖川:《教育的情趣与艺术》,岳麓书社,2008年5月
        作者简介:刘奕含,女,籍贯吉林,汉族,现所在单位为吉林市群众艺术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