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东滨州 256600
摘要:伴随现代测绘科技的发展,传统全站仪地质工程测绘方式,逐步被以高精度、实时性、高效率为代表特征的差分定位RTK技术所替代。本文以GPS RTK为切入点,在阐述其基本概念、工作原理的基础上,结合工程案例,探究其在地质数据测绘采集、工程点位放样等方面的应用,为地质测绘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GPS RTK技术;差分定位;地质工程;勘察测绘
随着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的兴起和不断发展,传统的目测和手工测量等方式,已难于满足现代工程地质测绘的需求,GPS技术作为新兴的测量技术,具有测量时间短,测量效率高,可靠性和准确性高等特点,无疑推动了地质测量工作的发展,在矿产能源管理、地质调查、地质剖面测量、钻孔测设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1.GPS RTK定位技术概述
RTK是实时动态差分法,通过差分GPS位置和相位等提供观测点的三维坐标,可以大幅度提高测量工作质量,达到厘米级定位精度,在测绘地形、工程放样中被广泛应用。该技术依据载波相位观测量。通常在基准站安装一台GPS双频接收器,可持续接收GPS实时观测所获得的信息,并且通过无线电将信息传输出去,此时流动站GPS接收机可接收到基准站传输的信息,利用仪器内置软件可以对数据信息进行准确的计算、分析,从而获得精准的三维坐标信息。
2.RTK差分定位原理与作业特点
RTK(Real - 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实时动态定位,可实时地提供测站点在指定坐标系中的三维定位结果,并达到厘米级精度。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流动站可处于静止状态,也可处于运动状态;可在固定点上先进行初始化后再进入动态作业,也可在动态条件下直接开机,并在动态环境下完成整周模糊度的搜索求解。在整周未知数解固定后,即可进行每个历元的实时处理,只要能保持四颗以上卫星相位观测值的跟踪和必要的几何图形,则流动站可随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其具备以下测绘作业特点:
(1)效率高。测量人员在应用GPS-RTK技术的过程当中,如果设备位于卫星信号的覆盖范围之内,并且地形地势比较稳定,可有效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提高测量效率。
(2)定位准确。在正常的作业条件下,GPS-RTK技术测量数据更加精确,与传统的测量技术相比,GPS-RTK技术原理比较简单,测量数据的精确度更高,使得定位信息更加准确,提高测量人员的工作质量。传统的测量技术对光学突视的要求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测量数据的准确性。GPS-RTK技术可突破光学突视,其内部采用电磁波通视技术,定位更加准确。在地形比较复杂的区域,通过合理运用GPS-RTK技术,可减小地形障碍的影响,保证定位的数据准确。
(3)自动化程度较高。GPS-RTK技术设备内部主要采用软件控制系统,与传统的测量技术相比,其自动化程度更高,无需人工操作,可减小人为误差。另外,测量人员在设置流动站的过程当中,需要安装相关设备,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测量人员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数据处理,在保证数据处理质量的基础之上,不断提高测量信息的安全性。
3.GPS-RTK测量技术在地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工程地质测绘是工程勘察工作的基础,处于测绘领域的领先位置。
它主要是在复杂的程序中验证可行性与初步勘探,提前进行工程准备。通过GPS RTK技术对地质工程理论与相关的地质现象来进行观测,可快速搜集相关的资料,对地质的岩性、地貌、自然地质进行观测,记录位置与高程数据。从GPS RTK技术在地质工程测绘的应用领域分析,可从图根控制测量、地质要素地形测绘、工程勘察点放样、测绘精度情况等角度进行分析。
(1)图根控制测量。GPS-RTK测量技术应用在图根控制工作上,主要是为了确保其准确性。因为在进行具体的地质勘查的测量工作时,要在图纸上进行控制点的绘制,然后完成后续的平面图。而平面图中的这些控制点,也是最基本的根点。在后面进行的测量与映射方面的工作都要在这基础之上进行,因此对其准确性有十分高的要求。
(2)地形测量。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中,地形数据主要依靠详查获取,之后根据获取的数据绘制大比例尺地形图,最后根据地形图开展后续工作,其中主要涉及规划设计以及线孔布设等工作。传统测量方法主要是在布设图根点的位置上安装测量仪器,并进行相应的加密控制,最后实施碎部分测量。GPS定位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众多测量环节,在流动站便可以完成碎部数据采集。GPS测量技术的应用,可实现多点同时测量,减少了等待时间,提升了测量工作的效率。但是GPS定位技术需要避免设置在植被密集的位置,植被密集会影响GPS接收机接受卫星信号。
可见,GPS技术在地形图测量方面的应用并没有足够的优势,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只有传统测量方式与GPS测量技术的联合应用,才能满足地形测量工作需求。在内业作业中,要对图面要素综合取舍,标示好道路、建筑等主要地物,确保位置准确,图幅接边精准,能清晰反映测区地理情况,在严格校审后向设计人员提供数据文件和CAD分幅地形图。
(3)工程勘察与施工放样。在测量工作中,测量人员可以利用GPSRTK技术进行施工放样,将放样参数直接输入到GPS-RTK控制设备当中,并进行合理的施工放样。与传统的施工放样技术相比,GPS-RTK施工放样方法比较简单,放样人员也可以进行桩号放样与坐标放样。为了保证放样数据的准确性,减少放样误差,放样人员要熟练掌握各项设备,不断提高放样精度。此外,在工程用地测量中,通过合理运用GPS-RTK技术,能够保证测量定界点坐标更加准确,帮助放样人员更好的确定界限范围,准确计算工程占地面积,提高测量效率。为了保证GPS-RTK技术得到更好的应用,测量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可以构建定位模型,并结合各个控制点的分布情况,进行合理的观测,保证基准站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合理定位空间位置。
(4)地质工程测绘精度分析。GPS RTK测绘误差,与基准站与移动站二者距离相关,两者距离越远,误差也就越大。在利用GPS-RTK测量技术进行实际测量时,需要对其操作半径进行必要限制,更好地去提升地质勘查中的测量精度。
4.结论
与传统测绘技术手段对比而言,GPS-RTK有着测量精度高、操作简便、定位准确等诸多优点。不但具有极高的测量精确度,其作业模式可以使得地籍测绘的精度、实时性与作业效率达到最佳的融合效果。伴随数据传输能力的优化提升,有效传输距离的增加,数据的稳定性的提高,抗干扰性水平和软件水平的加强,必将极大提升地质工程测量的成果精度与作业效率。
参考文献:
[1]陈浩光.工程测量中GPS、RTK与网络RTK技术的有效运用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6(35):56-57.
[2]孙立业.地质测绘中GPS技术运用问题探讨[J].世界有色金属,2017(05):67+69.
作者简介:
董春敏(1985.11-),女,汉族,山东滨州人,硕士研究生学历,工程师,现主要从事工程测量、岩土工程勘察等管理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