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规律 重在实践——浅议农村低年级学生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20/2/27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6期   作者:罗小荣
[导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工具,它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工具,它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性质明白地告诉我们,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在人类交际史上是何等的重要。在小学阶段,孩子们的语言表达正处于发展期,对他们来说,从一进入学校开始,说好每一句话,说完整话,表达一个准确的意思,对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相当的重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是促进学生从小就养成仔细听话、注意观察、大胆说话的良好习惯。实践证明,小学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能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想象,为今后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更为学生今后的口语交际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生活经验不足,而农村低年级的学生除此之外在语言表达上更是存在着严重的弊病:把方言当普通话来运用,言语不通,意思不明,不注重词语积累。其主要原因是:
        1.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学过多地强调学生识字、阅读、写作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教学因为不属于书面考试范围而备受忽视和冷落,造成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差。这显然与新课程标准要求不符合,与学生的发展不适应、不协调。
        2.学生胆怯,不敢交际。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亲身感受:在上口语课时,有些学生胆小,叫他们到讲台前来说,便扭扭捏捏,脸涨得通红,显得分外紧张,这些都是学生不敢交际的表现。学生之所以怕交流,是害怕说话不当,被同学嘲笑、挨老师批评。有些学生口语功底挺不错的,在熟悉的小人群、小环境中还能大胆交流,畅所欲言,但是一旦在大庭广众之下就难以启齿、拘谨万分了。我觉得这些学生是缺少勇气,缺乏自信,担心得过多,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不敢交际。这些因素说明了学生缺少当众说话的锻炼机会,造成交际时心理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
        3.学生不会交际。主要表现在:许多学生说话经常出现吞吞吐吐、含糊不清、词不达意、颠三倒四的现象。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1)不知道该怎么说。这种情况多出于学习较差的学生,他们思维较慢,注意力容易转移,且在课堂上“问题”少,不愿意与同学说话,更难说出自己的意见与见解了,语言能力自然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2)说不好,乱说。这类学生愿意与人进行口语交际,但说话抓不住重点,离题千里,回答课堂提问东拉西扯,漫无边际,不善于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要说的内容,话语连贯性差,缺乏条理性。
        4.受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首先,农村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学生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日常的交谈很难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其次,农村的孩子平时与外界的接触、交流也相对较少,缺少了口语表达的锻炼机会;再次,外出打工的父母不断增多,留在家里的孩子多半都随着祖父母生活,由于年龄的差距,孩子们和他们的沟通很难正常化、正规化,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所受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了。
        鉴于以上的诸多原因,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那么,通过哪些语文实践才能有效地培养农村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呢?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努力让学生做到想说、敢说、会说、善说。
(1)激情引趣,使学生想说                                        
        在课堂教学起始时,要巧设引人入胜的“序幕”引发学生的兴趣。现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是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被激发,其潜能便会得到开发,主体性便会得到弘扬。玩耍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并且具有很强的表演愿望,根据小学生好奇、易动、乐于参与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教师通过语言情境、游戏情境,角色扮演等方法来吸引学生想说。


(2)营造氛围,使学生敢说
        “为学生创设平等、愉快、轻松的交流氛围,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它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只有学生感到自己与对方的交流是平等、融洽关系的时候,他才能感到自主、自信,才能拥有开口说话的勇气,才能畅所欲言。为此,在下课的时候,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言行,善于发现他们的“流行语”和“最受欢迎的游戏”等,从而与他们接近、交朋友,和他们打成一片。试问,在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学生心态轻松愉快的条件下,还有哪位学生在交际活动中会因为害怕,紧张而成为“旁听生”,不愿与他人交流呢?
(3)加强练习,使学生会说
        低年级学生知识匮乏,词汇不够丰富,表达时语序不够合理,这就要求教师对学生要进行系统的训练,使学生会说完整话,表达完整意义的话。 
         课前训练。每天进行3-5分钟课前说话训练,说话要求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如:生活、学习中的所见所闻,成语故事,笑话等等。老师再创设互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见解,从中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课中积累。从训练朗读,背诵开始。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语文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培养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方法。学生在朗读中能够逐渐领会内容、体验情感、陶冶情操;能够起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的特殊功效;还能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达到背诵的程度,进而逐渐达到训练语感、规范语言、积累词汇的目的。为逐渐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打下扎实的基础。
         课后延伸。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一些课外说话训练的话题,使学生的说话能力延伸到课外交际中,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4)体验成功,使学生善说                                                        
        在学生有了想说、敢说、会说的能力的基础上,教师善于甚至毫不吝惜地用肯定、鼓励的话语(如:你真棒!你太厉害啦!真了不起!加油,你会更出色的!等等)去激励他们,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亲身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善说自然就水到渠成。
  培养孩子的口语交际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口语交际贵在实践,只要我们遵循孩子的心理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课内外相结合,培养他们想说、敢说、会说、善说的心理素质和语言的适应能力,形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提高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