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7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7期   作者:代国胜 黄辉 柴伟 田园园 赵颖
[导读] 【摘 要】目的:探究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对照实验中,共选取了78例研究对象,均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在入组后使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配为了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患者。
(亳州市人民医院  安徽亳州  236800)
【摘  要】目的:探究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在本次对照实验中,共选取了78例研究对象,均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在入组后使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配为了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患者。其中参照组应用传统手术方式,研究组使用鼻内镜微创手术,并于术后对比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手术指标及不同时间内的疼痛情况。结果:应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研究组,手术时间(40.24±3.23)min,术中出血量(137.92±10.24)ml,住院时间(3.05±0.21)d;参照组分别为(69.86±3.14)min、(196.75±12.35)ml、(6.77±0.44)d,与研究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患者在术后1h、8h、24h、48h等不同时间内疼痛情况由于参照组,(P<0.05)。结论:将鼻内镜手术治疗应用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中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可帮助患者根治该病症,并降低复发的可能。
【关键词】鼻内镜手术;传统鼻侧切开术;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39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7-0117-02
 

鼻腔鼻窦内乳头状瘤是临床常见肿瘤之一,其中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约占70%,且多数属于良性肿瘤,具体致病因素有待继续研究。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多发于中年男性群体,主要发生于鼻腔外侧壁,在该肿瘤的影响下,患者会伴随有鼻塞、流涕、涕中带血等症状[1]。由于该肿瘤生长于患者鼻腔鼻窦内,因此治疗难度较大。临床上对于该病症的治疗一般需采用手术,但据实际应用情况来看,传统鼻侧切开术治疗虽然效果较好,但会给患者遗留下较大的创口,并在恢复后形成瘢痕,进而影响患者的面部形象。随着当前手术技术的发展,腔镜微创手术逐步被应用到了鼻腔内手术中,该手术方式可在提高治疗有效率的同时保障安全性,对患者形象的影响微乎其微,应用价值高。本次对照实验中详细分析了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实施鼻内镜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中,共选取了78例研究对象,为我院于2018年9月-2019年10月收治,均被临床确诊为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入组后按照手术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随机分配为了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9例患者。参照组中,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介于47~71岁,平均年龄(57.25±2.47)岁;研究组中,男女患者比例为27∶12,年龄在49~65岁之间,平均年龄(54.39±1.97)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较大差异,具备可比性(P<0.05)。
1.2方法
参照组使用传统鼻侧切开术。术前医务人员必须要对患者肿瘤原发部位、范围等基本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在确定病灶位置后实施全身麻醉,并于鼻侧切开,在肿瘤暴露于外后清理病变组织,止血完毕后缝合并实施抗感染治疗。
研究组使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麻醉方式依然选择全身麻醉。将准备完毕的鼻内镜伸入至患者鼻腔内,且在手术过程中尽量将鼻甲保留[2]。在内镜观察到肿瘤具体形态后于0.5cm范围内实施切除,并逐步将已经切除的肿瘤组织移出体外。若患者存在蝶窦情况,首先应于前壁打开后实施肿瘤清除术、病变组织、新生肉芽等。在对患者治疗完毕后,应使用抗生素、生理盐水分别进行感染预防治疗、冲洗治疗。
1.3观察指标
本次实验的观察指标以手术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的疼痛评分为准。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处理工具使用SPSS22.0,以(P<0.05)表示数据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表 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n=39)
组别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住院时间
研究组
40.24±3.23
137.92±10.24
3.05±0.21
参照组
69.86±3.14
196.75±12.35
6.77±0.44
P值
<0.05
<0.05
<0.05
使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研究组,手术指标显著优于参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疼痛评分对比
表2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的疼痛评分对比
组别
术后1h
术后8h
术后24h
术后48h
研究组
1.14±0.41
0.41±0.09
0.24±0.12
0.18±0.07
参照组
1.27±0.48
0.86±0.22
0.56±0.11
0.42±0.13
P值
<0.05
<0.05
<0.05
<0.05
术后,研究组患者不同时间内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
3 讨论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是常见良性肿瘤一种,主要发生于鼻腔鼻窦内,虽然属于良性肿瘤,并不会对患者身体造成极为严重的伤害,但由于其长期生长会逐渐阻塞患者鼻腔,影响呼吸、嗅觉,并伴随流涕、出血等症状,因此必须要对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3]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传统治疗方法为鼻侧切开术。通过明确患者肿瘤具体位置,由鼻侧开具切口并实施治疗,但是就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该手术方式虽然治疗效果较好,但是有着较高的出血量,因此安全性较低[4]。鼻内镜手术是以鼻腔内镜深入至患者鼻腔内实施手术的一种治疗方法,可在鼻内镜深入至患者鼻腔内后,在腔镜的帮助下直观的看到患者鼻腔内具体情况,从而更加有针对性的实施治疗。
据本次实验结果来看,使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的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不同时间内的疼痛评分均显著优于应用传统手术的参照组,且数据间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由此可见,对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应用价值高,优势大,适宜在临床上加大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林炳榜.89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临床分析及复发因素探讨[D].福建医科大学,2018.
[2]沈莹,罗蜜,张建斌,李江平.鼻内镜下泪前隐窝进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03):317-319.
[3]高云海,郭亿超.不同鼻内镜手术方式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疗效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46(08):969-972.
[4]王海瑞,刘伟杰,赵俊亭,许波.鼻内镜手术、鼻内镜联合柯-陆氏进路和鼻侧切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疗效对比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7):313-3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