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二连浩特市医院 内蒙古二连浩特 011100)
【摘 要】目的:分析在胆囊炎、胆结石患者治疗中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或者小切口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照组采取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同期观察组改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方案治疗。结果:两组手术用时比较中P>0.05;观察组的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以术后及住院时间均少于/短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2.50%,对照组20.00%,且P<0.05。结论:在胆囊炎、胆结石患者治疗中采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治疗价值优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前者有助于优化患者手术指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率。
【关键词】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小切口;腹腔镜
【中图分类号】R65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7-0158-02
胆囊炎、胆结石近年来临床中发病率较高,且好发于广大的中老年人群体,此类疾病的产生原因多是由于胆汁大量淤积而诱发胆囊炎,在炎症的长期刺激下致使打胆结石形成,并且胆囊炎与胆结石两者是相互促进和相互影响。目前对于此类患者多通过外科手术方案治疗,然而关于具体的术式是仍存在一定的争议[1]。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以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是对胆囊炎、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的常用术式,为了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治疗价值,本文将着重探究此两种术式的临床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线性资料
随机抽取2017年6月~2019年9月我院80例胆囊炎、胆结石手术病例,以其手术方案为标准分组,观察组(腹腔镜组,40例):性别比,男∶女=21∶19;手术时年龄27~76岁,均值(43.5±0.3)岁。对照组(腹小切口组,40例):性别比,男∶女=18∶22;手术时年龄25~77岁,均值(44.2±0.5)岁。2组线性资料在比较中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方案治疗,术中为平卧位,行常规全麻后实施气管插管,完成消毒与铺巾工作后,在患者右肋缘下方做手术切口,长度约6.0cm,探寻胆囊位置并明确大小,显露胆囊三角以及胆总管,对胆囊动脉及胆囊管进行分离后实施结扎及悬吊处理,对于胆囊进行潜行分离直到胆囊管处。明确胆囊动脉后对胆囊动脉及胆囊管实施切除和结扎,并以电凝止血,对手术切口进行常规缝合。同期观察组改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方案治疗,术中维持头高足低体位,常规全麻后实施气管插管,在脐部下缘作一弧形的手术切口,控制长度1cm右,置入Trocar管并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压力约12mmHg,置入腹腔镜器械,探查腹腔内状况,明确胆囊和周边组织的黏连,运用四孔法显露手术部位,针对胆囊三角区域解剖,对胆囊进行分离和切除取出组织,常规止血、缝合。
1.3评估指标
(1)对两组患者的常规围手术期指标进行统计,主要有手术用时、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离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等。(2)统计两组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文数据以SPSS17.0分析,标准差以(`x±s)描述,行t、χ2检验,P<0.05为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围术期指标比较
两组手术用时比较中P>0.05;观察组的失血量、切口长度、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以术后及住院时间均少于/短于对照组,且P<0.05。
表1 两组围术期指标比较(`x±s)
分组
|
n
|
手术用时(min)
|
失血量(ml)
|
切口长度(cm)
|
术后离床活动(h)
|
住院时间(d)
|
观察组
|
40
|
89.62±11.76
|
52.16±11.03
|
2.01±0.16
|
27.62±5.19
|
4.03±1.09
|
对照组
|
40
|
91.37±12.06
|
66.79±13.92
|
5.34±0.59
|
39.24±8.53
|
7.02±2.16
|
t值
|
|
1.059
|
8.291
|
4.292
|
11.192
|
3.292
|
p值
|
|
0.079
|
0.000
|
0.017
|
0.000
|
0.024
|
2.2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2.50%,对照组20.00%,且P<0.05。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n(%)]
分组
|
n
|
切口感染
|
尿潴留
|
便秘
|
总发生率
|
观察组
|
40
|
0(0.00)
|
0(0.00)
|
1(2.50)
|
1(2.50)
|
对照组
|
40
|
0(0.00)
|
3(7.50)
|
5(12.50)
|
8(20.00)
|
χ2值
|
|
-
|
1.093
|
3.293
|
6.005
|
p值
|
|
-
|
0.057
|
0.035
|
0.003
|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使得胆囊炎、胆结石的临床发病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常规采取保守治疗方案具有较大的局限性,无法取得满意的疗效且治疗后容易复发。现阶段,外科手术依然是此类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小切口胆囊切除术虽然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缺陷在于创伤相对较大,同时术后恢复期间容易诱发感染及胆漏等情况[2]-[3]。在腹腔镜辅助下行胆囊切除术则具有术中创口小、痛苦轻以及手术风险小等优势,有利于规避传统小切口手术中的弊端,并与腹腔镜的辅助下可更有效地明确患者病灶情况,也为术者的操作提供了良好的手术视野,有助于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的风险[4]。从本次的比较结果中来看,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同时在术中失血量、术后离床活动时间及住院天数等围术期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这也提示,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胆囊炎、胆结石患者的治疗价值更高。
综上所述,在胆囊炎、胆结者手术石患者治疗中采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治疗价值优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前者有助于优化患指标并降低术后并发症率。
参考文献
[1]董俊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疗效比较[J].健康之友,2019,23(16):177-178.
[2]胡建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疗效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24):78.
[3]吴卫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疗效比较[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73):37-38.
[4]宗云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炎、胆结石的疗效比较[J].饮食保健,2018,5(33):19.
作者简介;
马洪杰(1982-)男,汉族,内蒙古正镶白旗,本科,普外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胆囊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