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桩基工程是一个建筑工程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在施工过程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桩基工程的好坏直接与整个工程的质量相挂钩。在目前的建筑施工工程中还是存在一些桩基安全问题,工程的桩基隐患会直接危害到人们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健康安全,所以一定要引起社会的重视。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施工;质量控制
1建筑桩基工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桩基顶部方面的问题
在桩基工程施工时,进行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经常会有泥浆沉淀的情况出现。主要原因是没有正确计算泥浆层的深度,所以会在桩基顶部发生溢出的情况,造成混凝土会掺杂泥,大大降低了混凝土的质量。同时,在浇筑工作完成以后,进行钢护管的预埋和拆拔时,会由于施工人员不正确的操作,造成桩基顶部出现毛病。并且在进行桩基桩头的施工时,还会有一些设备对其造成伤害。
1.2桩基中部方面的问题
因为在施工过程中不正确的计算和测量,很容易导致桩基的灌桩步骤出现错误,导致桩基施工不能完整进行,造成桩基中部出现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出现导管的气密性不强,就会使内外产生压强差,出现混凝土不均的问题,严重时甚至会产生断桩的问题。
1.3承载力缺少方面
灌桩的深度没有达到要求,会导致桩基结构的承载力不能达到标准。设计方案尤为重要,一旦设计方案出现问题,造成虽然桩基深度达到要求,但是顶部并不能成为持力层的状况,故桩基不能承受预期负载。同时,会出现前期勘查被忽视的情况,勘查不准确就会造成设计的施工方案与实际情况不符合,导致施工出现问题,甚至是桩基没有办法承载负荷,桩基的稳定性也会受到破坏。另外,桩基的深度不合格,也会导致桩基承载力消失。
1.4桩体倾斜过大方面
预制桩的质量会直接影响桩体的好坏,假如预制桩没有达到施工要求,就会造成桩体的倾斜,要是在实际情况中加上负载,就会加大桩体的倾斜角度,桩基没有和地面垂直,就会降级工程的质量,造成安全隐患。
1.5桩位的偏差方面
桩位偏差在桩基中会经常出现,并且导致桩位的偏差的原因非常多,解决起来也较为困难。一般都是在施工过程中对一些细节的忽视造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测量出现误差、桩身倾斜等。
1.6断桩方面
断桩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桩体过度倾斜造成的,但是还可能因为在运输、起吊或是搁置的时候出现问题。同时在沉桩时,会因为桩的质量或是其他物件的阻碍造成桩身弯曲角度过大,造成断桩现象的产生。设计与实际情况出现较大的出入时,也会造成断桩的问题。
1.7桩接头的断裂方面
有的桩基施工时,对桩的长度有要求,在需要较长的桩时,制作过程也相对麻烦,并且施工也较为复杂,主要步骤是将桩进行分段预制以及分段沉入的方法。之后每一段再进行焊接,这种条件之下很容易产生桩接头断裂的问题。桩接头断裂还有可能是因为桩体倾斜造成的,故在桩体方面要格外关注。
2建筑工程桩基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措施
2.1前期准备
桩基施工前,施工企业必须认真、严格地审核施工图,发现设计缺陷必须立即报建设单位、设计单位,要求修改。若采用灌注桩,施工企业应组织设计单位、勘察单位共同进入现场,进行试验性沉桩,以最终确定桩长、桩贯入量、持力层岩样等具体施工参数。施工企业必须确保选用的施工机械符合要求,施工线路安排合理,施工人员配备到位、持证上岗;施工技术措施合理、可行。
2.2桩基施工过程中强化质量管理
若现场地质条件较差,须制备泥浆作为孔桩护壁。制备泥浆时,应选用优质膨润土、粘土、火碱、聚丙烯酰胺。泥浆的比重应达到1.06g/cm3~1.15g/cm3,粘度应达18s~28s,含砂率应在4%以下。采用泵送方式补充泥浆,在补充泥浆过程中,必须始终确保液面在护筒底面2m以上。
埋设钢护筒前,须由工程师核对桩位,确定无误后方可埋设。
钢护筒内径须超过设计桩径20cm~40cm,护筒埋深应在2m左右,护筒的倾斜率应在1%左右,护筒平面位置偏差应在5cm以内。护筒四周须用粘土回填并夯实。钻孔应一次性完成,钻孔过程中不能突然停止钻动。钻孔深度必须符合设计桩长,孔径必须符合设计桩径。钻孔结束后,使用空气吸泥机进行清孔。也可采用换浆法、掏渣法、喷射法进行清孔。
灌注混凝土前,须确保混凝土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坍落度在18cm~20cm之间。开始灌注作业时,在导管口设置砂球,灌注作业应连续进行,中途不得发生停顿。灌注混凝土到桩顶时,应继续进行灌注,直至桩孔内的泥浆全部翻出并露出新鲜的混凝土。
2.3采用各种技术方法治理桩基施工质量问题
2.3.1灌注桩后压浆技术
浇筑混凝土,并等待灌注桩桩身混凝土凝固一段时间,达到一定强度后,通过预埋的压浆管,采用高压注浆泵,将水泥浆注入桩端以下,以挤压桩底的沉渣,压密桩端四周土层。采用后压浆技术,可明显提高单桩的承载力(据试验,单桩承载力可提高30%~70%),消除桩的过大沉降,并修补桩身的缺陷部位,减少桩基的不均匀沉降。后压浆技术可适用于任何地质条件下的灌注桩,操作简便,费用低廉。采用后压浆技术时,须根据桩径确定压浆管的数量。若桩径小于1200mm,设置2根压浆管;若桩径在1200mm~2500mm,设置3根压浆管。
采用后压浆技术时,水泥浆液的水灰比须根据现场土质条件而定:若现场土层为饱和土,则浆液的水灰比宜在0.45~0.65之间;若现场土层为非饱和土,则浆液的水灰比宜在0.7~0.9之间;若现场土层为松散碎石、砂砾,则浆液的水灰比宜在0.5~0.6之间。
进行注浆作业时,须根据现场土层条件安排不同的注浆顺序:现场土层为饱和土,先对桩侧进行注浆,再对桩端进行注浆;现场土层为非饱和土,先对桩端进行注浆,再对桩侧进行注浆。桩侧注浆与桩端注浆的时间间隔应在2小时以内。注浆终止压力也须根据现场土层性质而定:若现场土层属于风化岩、非饱和粘性土、粉土,则注浆终止压力宜在3MPa~10MPa之间;若现场土层属于饱和土,则注浆终止压力宜在1.2MPa~4MPa之间。成桩两天后才能进行注浆作业。注浆量须根据桩径、桩长、单桩承载力增幅及桩端、桩侧土层性质而定。
2.3.2扩大承台法
若桩位偏差过大,原设计的承台面积满足不了基础承载力的要求,可适当扩大桩基承台断面的宽度。若单桩承载力未能达到设计要求,也可采用扩大承台法,在扩大承台断面宽度的同时应增加承台的配筋。
2.3.3原位复桩
使用超声波技术检测每一根灌注桩,若发现断桩,对其进行彻底清理,然后在断桩原有的位置上重新进行浇筑作业,做一根新桩。
2.3.4纠偏法
若桩身出现倾斜,但未发生断裂,而且桩长较短,可对该桩进行局部开挖,然后使用千斤顶进行纠偏。
2.3.5高压注浆法
若桩基中部桩身混凝土发生局部离析、出现蜂窝,可使用钻机钻孔,直至缺陷部位下一倍桩径的位置,然后进行清洗,再使用高压注浆予以补强。若桩长不足,可启动钻机,钻至设计持力层深度,然后对桩长不足的部分进行高压注浆予以加固。
3结束语
总之,桩基工程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施工中的影响非常大。建筑是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力的标志,而建筑施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生命健康安全,所以在建筑工程桩基施工问题一定要改进,只有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和不断提升施工技术,我国的建筑行业才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杨明奥.建筑工程桩基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探析[J].建筑·建材·装饰,2017(9).
[2]林炎辉.建筑工程桩基施工中质量控制的探析[J].江西建材,2017(15).
[3]李志强,曹益宁.分析建筑工程中桩基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07):116.
[4]张磊.分析建筑工程中桩基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J].科学技术创新,2017(2):214-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