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相待 让学生充满自信心

发表时间:2020/1/1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8期   作者:李宗琪
[导读] 长期以来,一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学习中与其他学生有一定的差距
        长期以来,一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学习中与其他学生有一定的差距。他们有的表现为顽皮、淘气;有的表现为胆小、怯懦。在他们当中普遍存在学习缺乏主动性,学习兴趣差,上课注意力不持久,学习成绩较差。有的学生甚至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学生的这些表现令教师大伤脑筋,极大地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不多注意他们的表现,对他们加以放弃,他们就会更加严重地影响到整个班学生的学习纪律和学习风气,使一部分好学生也会掉队,形成恶性循环。因此,教师大有必要针对这部分学生花大力气进行转化。我在历年的教学中大致做了以下工作:
        一、深入了解学生,找出病因,对症下药。要转化学困生,首先要了解、熟悉他们,给他们以满腔热忱的爱,从情感上和他们心理相容,然后找出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进行补救。有一年,我在接手三年级一个班时,遇到一位学生,上课不听讲,作业也不完成,学习成绩极差。经调查发现,他连一年级的许多知识都没学到。课余时间,我找他谈话,他也不愿意说话。我先走访了他的家庭,了解到这个学生家庭情况:父母文化程度低,都在做生意,没有时间照顾他。他读一年级时,他家长和老师闹过意见,老师没有怎么管他,冷落了他。他也就在长期的冷落中形成了上课不听讲,也不捣蛋,坐着没事;下课一个人玩,性格较孤僻。平时不听讲,不做作业,成绩自然不好。父母也拿他没有办法,只好听之任之。看到这种情况,我非常着急,心如刀绞:好好的一个孩子,这样下去,太可惜了。我就想办法帮助他,先通过“拉家常”的方法慢慢接近他,给他讲故事,和他谈心,让他感受到:老师在关心他,老师很爱他。通过交谈,他渐渐地变得开朗了,愿意和老师交流了,也愿意和同学们玩了。然后,我就每天利用一些课余时间补课,从最简单的补起,同时培养他的学习兴趣,经过半学期的努力,他的成绩有了进步。看到自己的进步,他非常高兴,学习兴趣也大大地增强了。我及时在班上表扬了他,并让他帮助他的父母学习拼音知识。一学期下来,他的学习成绩好了,赶上了其他的好学生。
        二、善于观察,方法灵活,促进转变。有些学生,不是一开始学习就差,而是由于环境、身体等方面发生变化而引起学习条件、兴趣、动力诸方面变化以致学习成绩下降,成为差生。教师要注意观察他们,了解他们的各方面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有一年,我教的班上转来一个学生,比较调皮,成绩不好,后来竟发展到旷课、逃学。我和他谈话,他尽撒谎。我去他家里家访才了解到:他头脑聪明,以前是个好学生,后来父母离异,由爷爷照看。爷爷对他比较溺爱,他又贪玩,导致成绩下降。我先给他讲故事,发现他很爱动脑筋。我就因势利导,给他出一些动脑筋的故事、谜语、思考题,让他想答案,他兴趣盎然。通过这种形势的交流,大大地增强了他的自信心。

我趁热打铁,及时对他表扬、鼓励,他的学习劲头更足了,学习成绩及课堂纪律方面大有进步。在感情方面,我也成了他的好朋友,他有什么事情都愿意给我讲,我给他讲什么,他也愿意听,在班务管理上,他也成了我的小助手。
        三、诚心诚意,持之以恒,改变形象。个别学生因为家庭教育及所生活的环境差,自小形成许多不良习惯,思想品德、组织纪律、学习成绩都比较差。要转变这样的学生难度较大,因为他家庭的教育方法不当,或他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感染,他在那样的环境中,环境对他的影响力太大,不持之以恒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即使各方面都差,他们也有要学好的愿望,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这种愿望不太容易被发现,自己也不容易实现而已。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歧视他们或者在转变他们的过程中浅尝辄止,缺乏恒心,就会造成学生各方面的表现时好时坏;如果多次反复,他们就会认为自己学不好,而缺乏信心,慢慢地失去要学好的愿望,而彻底学不好了。我在教学中曾经碰到这样一个学生:他学习成绩不好,在班上非常调皮,各科成绩都不好,教他的老师们都感到很头痛。我当班主任,也就更觉得麻烦。但作为教师,我也不能不管他。即使不管他,他也会在班上惹事生非,让你无法正常进行教学及管理班级。因此,我下定决心,要对他进行转变。我先走访了他的家庭,发现他父母文化水平低,且有许多观点让人咋舌,如“现在的孩子就要调皮点,免得长大了吃亏”“人就是要会撒谎,老老实实干不了大事。”“读再多的书没有钱挣得多有用。”……试想,在这种思想熏陶下长大的孩子会是什么样的。我先做孩子的工作,在上课时多在他的座位附近走动,多观察他上课的表现,让他上课不敢过分捣蛋,尽量让他多听一些,以便于他能做课后作业。在班会课上,我有意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让同学们为他找优点。以前的班会课,说到学习、纪律,大家都在说他的缺点,这次让找他的优点,大家还感到意外——怎么他还有优点?我带头说了他能坚持上学,身体好等,大家七嘴八舌在说起来:他有一次下雨把伞借给了一位路远没带伞的同学、他有一次把一位生病的同学送回家……一堂课下来,同学们发现他还有那么多优点,他自己也觉得有些自豪。因此,他有了自信心,也上进心。下课后,我及时找他谈话,和他一起分析了他的情况,指明了他前进的方向,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和规划。从此,他上课表现好了一点,学习也有了一点进展。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没有多在他身上多花精力。等我发现他又下降时,他几乎又回到了以前的状态,令我后悔莫及。
        总之,好学生的形成原因大同小异,差学生的形成原因却各不相同。我们在教学中应善待差生,不放弃他们,不歧视他们,把他们同好学生平等相待,让他们感觉到自己也是集体中的一员,在集体中有自己的位置,教师也爱他们。我们要针对差生个体找出原因,因材施教,才能使他们的各方面有所长进,才能达到教学目的。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