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通过对现今高校中的艺术设计赏析类课程的教育方式与教育理念的深入分析研究发现,在以OBE基于产出的教育理念与PBL基于问题式的的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新型授课模式下,所产生的新型授课模式更利于现代学生的理解与认同,目标学习法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力提升的更快,课后的知识吸收及理论使用度更高。使该赏析课程更具有实用性,通过对艺术史及著名的历史事件以叙事的方式将知识点和赏析方法综合融入其中;利用艺术与设计的赏析方法的讲解过程在课上传达给学生一个正面的、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及设计的初心;利于教学软件进行碎片化时间整合,将选修课与课下学生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新型教学法。
关键词:通识教育,知识树,叙事性讲授法,学生需求
研究背景:
通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环越来越被业内重视,教育目标为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通识教育英文“general education”或“liberal Study”,也有学者将其翻译为“通才教育”。通识教育和美育教育近几年被国内的教育专家及国家教育部所重视,曾多次的教育报告中被提到重要的位置。以产出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更加强调了课程的含金量,学到的内容能够应用于学生的实践生活之中,课堂上的方法论使学生有了理论体系支撑,具体的操作方法又能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这也是OBE教学的主导思想。
一、课程的优化设置:
1.历史故事与知识点的串联性方式
利用世界历史、美术史、设计史为基础时间框架结构,将所讲知识点分布在历史节点上,便于学生把握知识点的时间维度。并以学生会更容易记住故事情节的学习特点,把知识点投放在时间构架之上,这样学生们即记住了理论产生、发展、兴盛的时间结点,又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历史时期所产生的艺术思想的缘由。这种讲授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课下的自我知识体系的推断能力。
世界史——艺术史——历史事件——艺术赏析知识点——设计史知识点
2.利用OBE教学理念提升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OBE教学理念的核心概念是以产出为目的的教学方法,这也是学生们在选修该课程的一个重要评测点,是符合自己兴趣和所想得到的知识体系和实际操作方法的最初目的。因此,学生的参与度是决定该课程的作用力重要评测指标之一。课程采用“提问必答式”、“提问抢答式”的方式增强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环节,“提问必答式”是有授课老师提出问题,班级所有在座的学生都要给出自己的答案,按照回答问题的类似度,作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课后反应是非常积极的,通过课后学生的民意调查,学生认为自己得到了老师的更多的关注,而且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反映出愿意参与的意愿,只有个别1-2名学生表现出了拒绝与老师参与课上“提问、答问”的互动环节,但是这1-2名同学又想听其他人在与老师问答互动中的各种有趣与真实度高的答案。该课程每次选修人数为60人,因此有些同学的答案会带有隐蔽性,不愿意暴露自己百分之百的真实想法。因此激发学生的真实参与感能降低学生本身的隐蔽性心理,以获得在课堂更真实确切的答案,对授课教师作出正确判读提供了更好评测基础。
3.OBE和PBL的新构建教学理论方法
集成到学习通App教学平台的多维度学习法。打破常规“45分钟”课上学习法,鼓励学生利用碎片时间线上去学习选修课,在开课之初助教会统计出学生选修此课的主要目的,将具体问题进行整合,此课程环节更利于我们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针对性,PBL的教学法是当下国际上比较广泛使用的一种以问题为课程导向的教学方法。这与《师说》中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有异曲同工之处。
碎片时间利用与整时间之间的关系。
这是现代学习法中的一个重点,现在学生学习都靠手机上的各种App软件,他们可以自由的安排每天的学习时间,教师通过App发布课程练习及课后思考题,来帮助大家自主学习,也可以通过App上的班级群让学生之间去讨论一个主题或者一个观点,最初的课程的班级讨论实验我们放在了腾讯QQ群当中,建立的临时的班级群同学在课下去讨论课堂上所讲的美术史故事,并且把自己想了解的知识也在群聊中提出,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学生们均可以“匿名提意见”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真实意见,对课堂上老师提出的问题,写出真实的想法和真实的回答,这对教师采集到学生真实有效的反馈信息,对教师的教学工作方向提供了非常重要而真实的方向。
4.精炼出言简意赅的赏析方法
精炼出一些赏析的方法以简单、明了的词组和单词去给到学生,以便节课后是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用到这些课堂上学到的理论方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种做法特别像写论文中的关键词提炼的过程,让读者马上了解作者在文中所阐述的高频词和重点词是什么,易于学生快速把握,且课堂效果显著。
5.设立课后反馈环节
由于拥有课程班级讨论群,学生会在课程结束后保留该讨论群(不做硬性规定课程结束后不允退群,)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有关艺术或设计类的相关课题时会在群里进行“求救”,而且也能与其他专业的同学做课后交流。
二、“知识树”课程理念的建立
“知识树”这一学生思维中的知识体系建立是基础本科教学的重点,学生对于课上所讲内容的吸收情况可以从自己所建的“知识树”体现出来,虽然主干脉络清晰可见,这可能是由任课老师给予的知识体系主线来构成的,但是叶脉部分却不尽相同,带有很强的自身学科的差异性或学生自身的认知性。在叶子与主干相连中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自我生成的理解通道和自我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艺术史与设计史中的知识点和各种色彩原理运用“历史故事的方式去讲授给学生,优点有:
1.具有趣味性作为选修课学生不觉得乏味。
2.故事具有时代背景,能够使学生对其历史时期进行精准定位。
3.多重和多角度的艺术与设计的专业观念去分析一个作品,培养学生对事物评价的全面性。
三、课程结束后的学生反馈信息的价值意义
针对OBE的定义中提到的“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确保学生获得在未来生活中获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教学,那么课后追踪调研数据才是对该课程的客观验证性评价。
授课目的-授课过程-授课结果(课程作业)-授课评价(实际应用中所学能所内容知识体系的有效性的实际课程反馈)授课评价通过定期网络课程群去跟踪学生学习后的相关反馈,搜集和统计学生对该课程的满意度和反馈度。
四、引导学生拥有正确的价值观的作用和意义
设计文化赏析课本身即为一门培养学生鉴赏能力的课程。面向的授课对象为全校学生。美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艺术赏析”是学生对艺术与设计的最初认知阶段。但由于近些年科技网络的技术革新与发展,本科低年级学生的艺术与设计的基础认知主要来源于现代网络媒体、网络评论、视频、自媒体的相关介绍。新媒体的知识传播力较传统的学院派讲授方法来说更加迅捷,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暴露出来:
1.网络上的艺术与设计类的鉴赏信息篇幅较短,对某种艺术形式或者艺术思潮不能做到全面的的介绍。
2.网络上有关艺术与设计的评论知识单角度去评论在缺乏系统性对比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初学者的认知片面化现象。
3.简便而易吸收的知识信息与晦涩难懂的理论概念之间的矛盾。
OBE教育理念中是否要给学生建立个“知识树”课程本身在理清赏析体系的主脉络上,让学生学会主动的去添加或删减“知识树的枝叶”。对于OBE的定义中提到的“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确保学生获得在未来生活中获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通识课程面向的群体为各专业的学生,课上所讲授的“赏析”方法是否能被各学科、各专业的学生所接受是OBE课程的重点之一。
结论:
知识在不断更新的当今,教育、教学的方法也需要与时俱进,教改当中一直遵循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不论是何种知识内容何种教学方法,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育人,为国家培养优秀的栋梁之材才是强国的根本。通识教育课程即是在为建立、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与独立思考的优秀品质,又是一种人文教育,超越功利性与实用性。现代高等教育更注重教育成果质量的产出性,如何验证教育成果还是要从学生课后和未来的工作生活中对以往学到的知识内容的使用率中找到真正的答案。
[1]张小凡,周伟丽.PBL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效果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
[2]李慎刚,赵文,康玉梅.基于OBE理念的PBL教学法设计[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
作者简介:
冯希 (1983—),女,天津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公共设施设计及智能产品设计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HB18YS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