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护理风险管理在医院护理工作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20/1/9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22期   作者:陈芳
[导读] 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是指对现有和潜在的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

         【摘要】风险管理是一个管理程序,是指对现有和潜在的风险的识别、评价和处理,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经济损失[1]。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不安全因素直接或间接导致患者死亡或伤残后果的可能性[2]。运用护理风险管理程序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有效地降低了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运用

         1、护理风险

         1.1人员因素

         护理人员的数量和专业技术水平,丰富的专业知识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安全。护士的工作经验缺乏、能力水平低下以及工作疲惫、紧张,均可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和行为过失,也直接影响患者的安全。

         1.2管理因素

         管理者应给予护士充分的关怀,管理者应给护士深造的机会,利用多种形式培养她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操作技术水平,护理常规、规范的不健全和不完善以及工作过程、流程存在漏洞和缺陷。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规范是护理人员实施工作的依据。护理常规、规范的缺乏可以导致护理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增加风险。

         1.3患者因素

         患者的身体状况、疾病情况、生活方式、与医务人员的合作等方面存在风险。在医院中存在不同风险的患者,如儿童和体弱的老人、昏迷的患者、临终患者、需要约束的患者、有坠床或者跌倒倾向的患者、有潜在深静脉栓塞危险的患者等。存在风险的患者应当是护理工作中关注的重点人群。

         1.4技术因素

         技术不熟练,静脉穿刺技术差,药物外漏、外渗,抢救时配合能力差。

         1.5设备及环境因素

         医院的设备、设施、护理环境,活动空间、地面是否湿滑、各种设备是否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等,特别是抢救设备必须保持完好状态,一旦有故障,就可能会使抢救失败,导致患者死亡。
2、护理风险管理

         包括护理风险的识别、评估、处理、管理效果评价[3]。

         2.1护理风险的识别

         2.1.1概念

         护理风险的识别是护理风险管理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分析、识别护理服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

风险识别的方法主要有3种:①通过以往积累的临床资料入手,分析和明确易发生风险事件的关键部门,如:急诊、手术室;关键环节,如:输血,输液,应用青霉素、氯化钾、氨茶碱等容易出现问题的药物;关键人员,如:新毕业人员、新调入人员及进修实习人员;关键时段,如:节假日、双休日、中班、夜班等。②根据护理质量控制及晚夜间护士长夜查房情况,掌握可能发生风险事件的信息。③对各项护理工作的流程进行分析,全面综合地分析护理风险分布情况。

         2.1.2护理风险进行分类的目的

         对护理风险进行分类的目的是为了便于理论研究,以更好地运用于临床,根据不同类型的风险,采取不同的风险管理措施。将护理风险分为6类:①给药类,指各种途径的给药(包括输血和血液制品);②技术操作类,如吸氧、口腔护理、灌肠、导尿等;③患者意外类,如压疮、跌倒、烫伤、导管脱落、化学药物外渗等;④护理服务类,如护士脱岗、态度差、动作粗暴、沟通不到位、缺乏责任心等;⑤护理记录类,如漏记、错记、记录不及时、涂改、与医生记录不符等;⑥护理管理类,如护理人员缺乏、规章制度不健全、物品配备不充足、抢救物品未处于备用状态、与护理相关费用有误等。

         2.2护理风险的评估

         护理风险评估是通过风险识别发现护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确认风险的性质,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如高风险患者的跌倒评估,长期卧床的病人压疮风险评估等,通过对评估资料和数据的分析,进行正确的风险管理。

         2.3护理风险的处理

         风险处理是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它是针对风险识别、风险评估之后的风险问题所采取的措施。
2.3.1风险预防:采取积极预防措施防止风险事件的发生,如对容易导致工作人员和病人身体危害的环境,应予以行为引导,加强医疗设备的维护,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
2.3.2风险转移:将风险责任转给其他机构,或采取护理质量风险基金管理制度。
2.3.3风险回避或取消:即停止提供可能产生某种风险的护理服务项目。
2.3.4风险教育:对有风险的诊疗措施,应严格履行与病人签约制度,加强护士风险意识教育。
2.4 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 风险的效果评价是指对风险处理手段的适用性和效益性进行分析,检查,修正和评估。看风险管理效益的高低,主要看其能否以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在医院实施风险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它贯穿于护理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应于现行的护理管理制度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护理风险管理的作用和意义,最终达到提升护理品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程红群,陈国良,蔡忠羊,等.医疗风险管理的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10(1):94-95.

[2]周建妙,应晓薇.急诊护理风险的识别与防范[J].护理研究,2010,21(5):1201.

[3]王月枫,陶红.国内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及其应对措施[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3(5):62-63.

[4]石荣光,李冬梅,王琳,等.创伤骨科患者急性应激障碍的干预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3(4):20-21.

[5]陈英.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与对策[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12,9(6):89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