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及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20/1/6   来源:《健康世界》2019年第12期   作者:吴波
[导读]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接收的6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依据随机选取法分成观察与对照两组各30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开腹保胆取石术;并将两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术后排气、住院)各时间均较少,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低,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与胆道镜联合治疗方案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高,该方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应用价值

        胆总管结石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消化系统疾病,若治疗不及时, 极易发生感染性中毒休克、败血症以及癌变等危险并发症,因此威胁患者的健康及生命安全[1]。临床针对胆总管结石主要采取手术治疗,但不同的手术方式,其临床效果存在明显差异,为探寻最佳的治疗方案,本篇文章详细研究了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文病例选取时间为2017年10月-2019年10月,选取的病例为6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将所有患者共分成观察与对照两组,每组患者各有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42.0±3.0)岁;对照组:18例男性、12例女性,平均年龄为(42.5±3.1)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数据差异较小(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腹保胆取石术,手术采取全麻处理,患者行仰卧位,在患者上腹部位实施手术切口,随后将纤维胆道镜置入腹腔,详细探查结石部位并将其取出,针对较小的结石采用负压吸引方法,取石操作完成后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腹腔,确定腹腔冲洗干净后,进行切口缝合处理,术后给予患者抗感染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手术采取静吸复合麻醉处理,患者采取仰卧位,在患者脐部以下位置进行10mm的Trocar操作孔,常规建立气腹后置入腹腔镜,对腹腔情况进行详细探查,在剑突下与右锁骨中线分别取10mm和5mm横向切口,并将1号丝线悬吊置入胆囊内进行胆囊牵引,分离胆囊动脉和胆囊管,用超声刀离断胆囊动脉。采用可吸收夹将胆总管位置夹闭,并牵引胆囊防止小结石坠入胆总管。随后在胆总管前壁取纵切口,剑突下穿刺孔经切口置入胆道镜,将胆管内结石用网篮取出。完成取石后对胆管进行冲洗,确定无残留后取出胆道镜,最后进行切口缝合,术后给引流和抗感染治疗。
1.3观察标准
        详细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发生的并发症、术后排气以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20.0,计量资料=(士s)描述,用t检验;计数资料=n(%)描述,检验应用x2,组间数据差异显著时P<0.05。
2结果
2.1组间手术指标比较情况
        两组对比显示,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所用时间、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组间手术各项指标对比情况(n=30,士s)
组别    术中出血量(mL)    手术所用时间(min)    术后排气时间(h)    住院时间(d)
观察组    35.3±4.2    115.5±24.3    2.7±0.2    5.7±0.3
对照组    64.7±6.3    135.6±28.2    3.8±0.8    7.1±0.5
T    21.2675    2.9574    7.3063    13.1507
P    0.0000    0.0045    0.0000    0.0000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术后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发生的并发症较少,其结果仅为6.7%,而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的并发症达到了26.7%,组间数据结果对比差异较大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见下表2。
                                  表2组间术后并发症对比情况(n=30,士s)
组别    切口感染    腹膜炎    结石残留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    1    0    1    2(6.7)
对照组    3    2    3    8(26.7)
x2                4.3200
P                0.0376
3讨论
        胆管结石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该病主要是指发生在胆总管内的结石,多数发生于胆总管下端。该病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结石类型。胆汁淤积、胆道感染和蛔虫等病症是引发该病的主要因素[2]。胆管内结石是胆囊继发性胆管结石,若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随着病情发展及感染进一步加剧,会导致患者出现全身毒血症以及中毒性休克等病症,甚至会出现急性化脓性胆管,因此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3]。目前临床针对此类疾病常采取手术的治疗方法,传统开腹保胆取石术在以往临床上的应用率较高,但由于该手术的创伤性较大,致使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多,术后身体恢复较慢,从而增加了并发症发生几率,延长患者住院时间,从而增加了患者经济负担,因此不易被患者所接受。近年随着医学不断发展进步,临床针对胆总管结石疾病采取了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治疗,该手术方式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性高、适应症广及视野清晰等优点[4]。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可有效避免对患者其它脏器造成的损伤,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而且能够将胆总管内结石彻底清除,从而提高了患者术后身体恢复速度,因此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5]。本文最终统计学结果也证实,治疗采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的观察组患者最终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所用时间、术后排气及住院时间均较少,而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
        由上可得,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保胆取石术进行治疗,可有效减少术后患者发生的并发症,促使患者身体恢复速度加快。
参考文献
[1]刘国松.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9,25(1):106-108.
[2]赵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观察[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2):109-110.
[3]郑伟.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8,28(4):36-38.
[4]张磊,褚琴.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5):52-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