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治疗

发表时间:2020/1/6   来源:《医师在线》2019年10月20期   作者:李红燕 刘丽通讯作者
[导读]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属于妇科难治之证;其病程长且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李红燕  刘丽通讯作者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属于妇科难治之证;其病程长且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刘丽教授认为其主要是湿邪为标;瘀滞为患;故用活血化瘀法贯穿治疗始终;同时不忘祛除邪气。采用中医序贯疗法;根据患者的整体情况辨证论治;内外合治;发挥中医治疗其病的特色疗法。
  【关键词】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活血化瘀;序贯疗法;刘丽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表现常以反复下腹疼痛,肛门坠胀,腰骶酸痛,或低热,白带增多,常在劳累、性生活后、月经前后发作或加剧,倦怠乏力,或月经失调、不孕、异位妊娠。[1]西医对于本病主要选用抗生素治疗,但其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效果并非显著。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其特点归属于中医学妇人腹痛、带下病、不孕等范畴,此病由于病邪的特点与性质致使病程迁延难愈,生活中稍有不慎,病情反复缠绵,进退无常,损害女性健康。
  吾师刘丽教授系全国“百名杰出青年名中医”“龙江学者”特聘教授,深得龙江妇科之精髓,长期从事中医妇科临床与教学工作,学验颇丰,观点独到。笔者有幸成为吾师的弟子,在跟诊学习期间,受益匪浅,现将吾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经验与同道之人共享。
  1  病因病机
  1.1湿邪为标 瘀滞为患 
  吾师认为本病的病因病机复杂,然湿邪是其主要病因,无论外感或内生湿邪,多兼夹寒、热、毒等多种邪气侵袭人体,湿毒可破坏组织;湿热可使组织广泛粘连;与气血博结,瘀滞冲、任、带脉,胞宫、胞脉运行不畅,可造成增生或瘢痕形成。《医宗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云:“妇人从人凡是不得专主,忧思、忿怒、郁气所伤......皆由一气率之而行也。”女子情志多变,最易损伤肝气,肝失条达,气机不利,气滞则血瘀,阻碍冲任,不通则痛,故临床多以反复发作的慢性盆腔痛为主要表现。湿为阴邪,聚于下焦,重浊腻滞,阻塞气机,伤于人体,多下先受之,兼夹他邪,损伤带脉,如《傅青主女科》云“夫带下俱是湿症。”发为带下病,且多致病情缠绵难愈。
  1.2久病多虚 损伤脏腑 
  脾喜燥恶湿,湿邪困阻日久,则最易伤脾,运化失职,湿阻更重,二者互损,病情加重。久病及肾,或房劳多产耗损肾气,正气重伤,机体的防御功能下降,邪气乘虚而入。湿热瘀滞下焦,病久沉疴难去,导致血流速度缓慢,经脉运行不利;正气虚弱,无力助血运行,日久也可形成瘀滞,致使患者病情加重。[3]脾肾两脏受损,功能失常,伤及沖、任、(督)带脉,沖任失养,不荣则痛,带脉失约则发为带下病。正如《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中言:“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虚是气血虚少,阳气不足;积冷是寒邪内阻,凝滞不散;结气是情志不遂,郁滞不畅,多日久变生妇科诸疾。[2]总之,本病病因不外乎虚实两端,总以本虚标实是也。
  2  辨证论治
  吾师认为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应首辨主次,次辨性质。以下腹疼痛为主症者,分清疼痛性质,辩证施治,胀痛、刺痛、灼痛,不通则痛时,治疗当以祛邪止痛;隐痛、冷痛,不荣则痛时,治疗当以扶正止痛。以带下过多为主症时,辨别带下的量、色、质、气味,或伴有全身、局部的症状,分而论治。女子以肝为先天,尤要注重妇女情志的调节,并联合运用中医特色疗法,使肝气冲和为要,以收奇效。
  2.1内服中药
  吾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所得,本病临床症状表现多有错综复杂之象,往往多种邪气夹杂致病、致瘀,不仅辨病,更辨其证,然无论何种证型,多有瘀滞存在,故多用活血化瘀之大法,再结合理气、清热、利湿、散寒等遣方用药,有的放矢,共同祛除致病邪气。吾师尤善用其膈下逐瘀汤,然活血化瘀却又不拘泥于此方,多经化裁用于临床治疗,牡丹皮、赤芍、丹参、延胡索、莪术活血化瘀止痛,黄芩、生薏苡仁清热利湿,香附、柴胡疏肝理气,海藻化痰散结。临床症见小腹或少腹胀痛、刺痛,拒按,经行腹痛加重,瘀下量多,舌紫黯或有瘀点,苔薄,脉弦涩;典型的气滞血瘀型,当瘀血重,湿热不甚时,多行气活血,化瘀止痛,膈下逐瘀汤化裁,加蒲黄、五灵脂,取失笑散之意,活血化瘀止痛;若伴胸胁乳房胀痛,气滞重者,加青皮、郁金,川楝子行气止痛;湿热之邪与瘀血博结,兼有灼热感,伴腰骶胀痛,或有低热,带下色黄稠浊或有秽气逼人,加金银花、连翘、苍术、黄柏、土茯苓等清热利湿;寒湿之邪侵袭,凝结瘀滞盆腔,兼有小腹冷痛,带下量多淋漓,色白质稀无秽气,形寒肢冷等,加吴茱萸、乌药散寒行气止痛;邪毒内侵,直伤胞宫,小腹疼痛剧烈,发热恶寒或持续高热,带下量多,臭秽如脓、难近其身等,加重双花、连翘用量,佐以生石膏、败酱草等清热解毒;若瘀滞停留胞宫,日久难去形成包块者,加三棱、莪术、皂角刺、穿山甲等缓消癥块。久病多虚,脏腑损伤后多有体虚表现,临床症见少腹疼痛不甚,隐隐而发,劳作后加重,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无臭气,精神倦怠,四肢乏力,舌淡暗等脾虚兼有瘀浊者,加用六君子汤等健脾益气;若伴腰骶酸楚,头晕目眩等肾虚之象,佐以续断、桑寄生、牛膝等填精补肾以增强体,以达祛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之效。
  2.2 中药保留灌肠
  吾师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亦考虑到患者体质之盛衰、病邪之进退、湿热瘀邪之轻重辨而治之。内服药大多为苦寒之品,长期服用易伤脾胃功能,故临证时多采用外治法联合治疗以取效。

湿热瘀滞型伴腹灼痛者,败酱草30~50g,红藤20~30g,金银花10~20g,连翘10~20g,生薏苡仁15~30g,重楼10~20g,紫花地丁10~20g,当归20~30g,川芎10~20g,赤芍10~20g,元胡10~20g,穿山甲5~10g;寒湿瘀滞伴腹有冷痛者,上方去金银花、连翘,加吴茱萸、附子10~20g;气虚重者加党参、黄芪20~30g,临床多随症加减,不拘一方一药。将上述药物浓煎取100m L,待凉至 37℃ - 39℃ 。灌肠方法:嘱患者排空膀胱、直肠,取侧卧位,将药物倒入一次性灌肠袋内,灌肠袋下端输液管处蘸取少量石蜡油,缓缓插入肛门,深度在 15 - 20cm,打开阀门,药物缓慢进入直肠,5分钟内灌完,灌完后侧卧20~ 30min,保留时间越长越好,晚上灌肠者可保留过夜。每月一个疗程,经期后3~5天使用,每日1次 ,连续两周。中药保留灌肠可使药物直达病所,直接作用到盆腔病灶,胃肠循环会影响其浓度,再者利用其生理结构的特点,直肠与盆腔相邻,直肠粘膜吸收药物后可直接渗透至病变部位,减轻局部疼痛与炎症症状,使盆腔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提高药物治疗效果。[4]其能够有效的松解粘连组织,简便有效,患者接受度高。
  2.3  中药熏洗配合阴道冲洗
  临床症见带下色黄黏稠,有臭气者,常取地肤子30g,蒲公英30g,蛇床子25g,白鲜皮30g,白花蛇舌草25g,黄连20g;若见带下五色杂下或如脓样,腐臭难闻者,加白头翁25g,金银花20g等随症加减,将上述药物浓煎取1000—2000mL,趁热用蒸气坐浴熏洗,每次约30分钟,每日1~2次。或待药物凉至适宜热度,嘱患者用一次性阴道冲洗器取药量约500mL,注入阴道内冲洗,每日1次,经期后3~5天开始,7日为一个疗程。熏洗法主要是借助药物的蒸汽温度作用于局部,热度使血液和淋巴循环加速,患部血管扩张,则药物的渗透和吸收更加的充分,治疗效果更加显著。[5]然此法不易久用,以免扰乱阴道正常的菌群,衰其大半即可止。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严格消毒内裤、浴具,配偶也积极配合同时治疗,降低交叉感染率;治疗期间禁喝酒,清淡饮食。
  2.4  重视调摄,未病先防
     注重生活防护,远离潮湿环境;疏导患者心理,保持心情舒畅,树立必愈信心;嘱患者平时加强体育锻炼,改善体质,增强抵御外邪能力;特别注重经期卫生,避免涉水,产后及流产后的防护;注重饮食有节,清淡适宜,忌辛辣燥热伤及脾胃;顺应四时,未病先防,“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正如《黄帝内经》所云:“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度百岁而去。”
  3  验案举隅
  王某,女,43岁,公务员,2018年9月3日初诊。
  患者反复下腹胀痛、刺痛2年余。该患者既往月经尚规律,末次月经2018年8月12日,量适中,色深,少许血块,痛经(+)。小便赤,精神疲乏,舌暗,苔黄腻,脉弦数。已婚,2014、2016年曾行人工流产清宫术。妇检:阴道分泌物量多色黄,质黏稠似脓,气味秽臭,宫颈稍举痛,宫体压痛(±),双侧附件区压痛(±)。B型超声提示:盆腔积液,不规则液性暗区最大深径为25mm。支原体培养(解脲):阳性。西医诊断: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医诊断:妇人腹痛,证型:湿热瘀滞型,治法:清热祛湿,化瘀止痛。方药:金银花25g、连翘15g、黄芩10g、苍术10g,牡丹皮15g、赤芍20g、延胡索15g、香附20g、柴胡15g、海藻15g、龟甲10g、莪术20g、生薏苡仁30g,土茯苓10g,鳖甲10g,皂角刺10g,14付水煎服,每日1付,早晚各一次温服。配合灌肠药:败酱草 20g,红藤30g,黄柏20g,丹参30g,赤芍15g,薏苡仁15g,紫花地丁 15g,煎取 100ml 日一次灌肠( 经期停用) 。
  2018年9月17日二诊:服用两周后,自诉腹痛明显减轻,带下稍减轻,臭味减轻。上方减莪术、鳖甲,加茯苓15g,白术20g,7服水煎服。同时配合中药熏洗和阴道冲洗,取地肤子30g,蒲公英30g,蛇床子25g,白鲜皮30g,白花蛇舌草25g,黄连20g,白头翁25g,将上述药物浓煎取1000—2000mL,坐浴熏洗,或待凉至适宜温度后,用阴道冲洗器取500mL冲洗阴道,每日1次,7付一疗程(经期停)。
  2018年9月24日三诊:患者自述偶有腹痛,带下减少,无异味,睡眠稍差,停用熏洗药,上方加远志15g,夜交藤30g,再口服7付以清除余邪,巩固疗效,免留后患。
  2018年10月8日复诊时,无明显不适,各项检查基本正常。用药期间嘱患者适当锻炼,保持心情舒畅。1个月随访患者,患者诸症未再复发。
  4  小结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妇科的常见病、慢性病,多数女性受累,其诱发因素太多,也易于再次感染而发生急性盆腔炎,未愈者常伴有疲乏、劳累、精神倦怠、情志不畅等周身不适的症状,对患者的生活和经济有一定的影响。吾师认为其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时祛除诱因,同时再固其本,大多可好转或治愈,故采用中医序贯疗法,根据疾病不同的阶段,循序渐进,标本兼顾,使邪去而正安。多途径综合治疗,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中医特色疗法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优势,为广大女性患者解决了困扰,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刘敏如,欧阳惠卿.实用中医妇产科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2]汉·张仲景.金匮要略[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02):87.
  [3]刘明敏,余欣慧.李伟莉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临床经验[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01):33.
  [4]郑跃,李世大,刘丽,李杨.中医“三联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16(23):3417.
  [5]刘敏如,欧阳惠卿.实用中医妇产科学[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