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网运维一体化建设 黄何慧 黄何慧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27期   作者:黄何慧
[导读] 摘要:配网作为电力系统的关键部分,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实现了智能化发展,然而,智能化配网也需要先进的运维技术,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智能配网的健康、持续运行,也才能有效发挥智能配网的功能和作用。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湛江廉江供电局  广东省廉江市  524400
        摘要:配网作为电力系统的关键部分,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支持,实现了智能化发展,然而,智能化配网也需要先进的运维技术,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智能配网的健康、持续运行,也才能有效发挥智能配网的功能和作用。鉴于此,本文对智能配网运维一体化建设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智能配网;运维一体化;建设
        引言
        电网系统是为了人们更便捷地进行日常生活,是基本的社会保障。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电网系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电网系统的发展状况就体现了一个社会的生产活力。如今,电网系统已经变得更加精准化,更加具有针对性和专业性,通过不断的努力,目前智能配网的各个方面的技术都已经日趋成熟。
        1智能配网的积极意义
        近年来,现代科技持续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进步,配网系统也在日益走向完善,然而,部分经济落后或闭塞的区域,因为配网自身的投资较大,电力基础设施不健全、工程项目工期长等弊端,使得配网建设未能均衡发展,不能达到全面覆盖的目标,而且,智能配网运行与维护中,包含多个关键因素,例如:零部件的配置、专业检修工具,检修人员的专业性等,然而,事实上,配网运维需要投入更多,其中涉及到更大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等,假如按照以下公式来计算配网运维工作效率:W=T1/T1+T2公式中,W-配网运维效率,T1-配网的有效工作时间,T2-配网维护时间。从中能够看出,配网运维效率和维护时间之间呈负相关,要想提高配网运行维护工作效率,就要有效控制配网运维的时长。
        2传统配网运维存在的问题
        2.1设备布局不够合理
        在进行电力分配前,应该对相关地区进行深入而客观的调研,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合理的设备布局。因为每一个地区的发展情况不一样,所以就会导致每一个地区对供电的需求不一样,如果不理性盲目地进行传统不加设计得设备布局就很可能会影响一个地区正常的生产生活,还会对电网产生不可修复的影响和破坏。在电力供应的过程中应该对电路进行规律的检测和维修,不随意加入其他的设备,做到对症下药合理布局才可能保证正常的生产作息从而获得最大的发展进步空间。一步错步步错进入到一个死循环,对电网系统最终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2.2缺乏专业而综合的运维人才
        配电运维管理工作对于运维人员的素质提出非常严格的要求。这是由于配网结构日益复杂,运维工作难度越来越高,加之运维管理模式发生变化,运维人员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需要掌握多元化的技能和知识,方可应对运维管理的各种复杂工作内容。优秀的运维管理人才十分难求,配电运维呈现出较大的人才需求缺口。现阶段,许多电力企业缺乏优秀、专业的复合型运维人才。现有的多数运维人员虽然了解相应的工作流程,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但往往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在现有的管理模式下,很少有人能够真正胜任多元化的运维管理工作。涉及到不同专业操作时,运维人员在操作中可能会存在许多问题,从而影响到配电运维水平的提升。
        3智能配网运维一体化建设措施
        3.1建立运营和维护一体化的新模式
        (1)组建开发和维护小组,正确合理地引入操作和维护领域的一体化责任制,并明确任务和责任的划分。所有人员必须要明确自己在智能配网领域的责任,还必须要重视一般的操作和维护问题,进而提高运营和维护效率,以及提高团队的整体专业水平。(2)全面落实所有人员的绩效考核机制,认真确定评估标准,计算每个人的工作复杂程度、工作量指标以及最大化员工的内部潜力。坚持精神和物质同奖励,坚持积极领导,创造典型的激励机制,同时为员工创造一个舒适稳定的环境和发展平台,使员工可以感受到一定的重视与关心,进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2优化流程监控
        在现阶段的配网监控、准备模式和集成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应进一步优化具体监控工作中与实际情况相关的具体过程。工作人员应根据配网的具体情况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如与当前工作、变电站规定以及实施标准的制度有关的工作流程等,这些都必须处于集成工作模式。需要不断地进行审查和改进,以确保信息可以很好地被传输和利用。在自动化的工作环境中,现场操作和维护人员需要加强相关技术的协调,并能进一步提高相关材料的控制,使其可以整合到标准化的工作中,进而消除与智能配网运营相关的风险。
        3.3制定完善的运维管理制度,细化类别
        第一,运维管理制度的建立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严格围绕运维人员的工作内容制定相应规定,并将安全操作放在首位,全面提高运维人员的安全意识以及对风险的防范意识。运维人员要严格按照制度进行操作,不可违反规定。第二,要建立完善的设备缺陷管理制度。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可以保证管理人员严格遵循要求查看设备缺陷,如实将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如果发现有问题,要及时上报,并进行分类处理。第三,建立技术专档管理制度,保证设备能够得到有效管理。管理人员可及时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和运行状态,建立设备档案。
        3.4合理布局、改造、升级、配电设备
        在目前智能配网规模越来越大,结构更加复杂,老旧设备的长期存在的情况下,必须全面进行改造,以确保智能配网正常安全运行。首先必须对智能配网中的设备进行合理布局,结合当地的发展和建设规划,对智能配网点进行合理设计,合理选择供电范围和线路,优选和确定配变的位置和容量,选择新的技术和方式,以达到既保证电网结构的合理性,降低损耗,又节约投资成本的目的。对于无法改造升级的老旧设备必须更换,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合理选型新设备,设备的购买要有前瞻性和扩展性,如选择新型、节能变压器,选择具有智能化、自动化的配电设备。对于能改造升级的设备,可以通过新技术和方法,继续使其发挥作用,如:可以通过将单台配变负荷分配到多台配变的方式,实现负载的分流,降低供电半径,降低线路损耗,减少智能配网的故障率。
        3.5加大智能配网新线路改造力度
        智能配网新线路的改造力度是否足够决定了智能配网线路是否能得到最均匀的分配,只有智能配网线路得到最均匀的分配才可以让用电线路得到最小的浪费。比如有一些乡村地区由于自然环境比较复杂,在配电线路的分配上就会十分困难,这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结果就是智能配网线路只能采用单辐射的形式,这样也会造成一些资源的流失。加大了智能配网新线路的改造力度往往会节约更多的资源,做到最佳的设计,用更加合理化科学化的手段去解决电路相关的一系列问题。
        结束语
        由于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以及高效发展,因此带动了社会智能化的发展。将配网调节整合到智能配网模型中,以改进和完善之前的配网规划,消除在智能配网中所潜在的各种影响因素。这不仅可以保证配网设备的长期稳定运行,保证了对社会供电的可靠性,而且还优化了网络的故障排除过程,改善了对停电的处理方式,提高了人们对电力供应公司服务水平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魏鑫.配网智能运维管控系统研究与实现[A].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业委员会.数字中国能源互联——2018电力行业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信息化专业委员会:人民邮电出版社电信科学编辑部,2018:4.
        [2]祝炎新.浅谈智能配网运维一体化建设[J].低碳世界,2017(36):133-134.
        [3]林志杰.物联网+配网智能运维的创新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1):186.
        [4]张仕航.智能配网的故障处理技术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04):146-147.
        [5]吕培强,王加臣,杨启明,陆辰缘.物联网+配网智能运维的创新技术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7(02):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