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急性肺栓塞的放射诊断效果 邹萍

发表时间:2020/1/2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12期   作者:邹萍 李继兵 刘春岭
[导读]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的放射诊断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的放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的6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先行一般诊断方式进行诊断,后行放射性诊断方式进行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检出率、漏诊、误诊率。结果:放射性诊断方式的诊断检出率明显高于一般诊断方式(P<0.05),放射性诊断方式的误诊率漏诊率明显低于一般诊断方式(P<0.05)。结论:放射诊断能够有效提升急性肺栓塞诊断检出率,同时也能控制误诊漏诊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早期乳腺癌;多模态影像技术;常规超声;准确率
        急性肺栓塞疾病主要是由于人体的肺动脉受到阻塞从而引发的一种疾病。该疾病致死率很高,并且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临床诊断中,对该疾病的诊断方式主要是心电图检查以及血气分析,但是这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检出率不高,容易延误疾病治疗最佳时间,导致疾病死亡率增高,而放射性诊断方式的诊断检出率较高,能够使患者及时得到治疗。本研究对放射性诊断方式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的6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男性41例、女性19例;年龄30~75岁,平均(48.62±3.11)岁。致病因素主要有:肿瘤因素8例,手术因素19例,骨折因素23例,长期卧床因素10例。
1.2方法
对选取的60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均进行临床体征分析、血气分析以及心电图检查等诊断,对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初步诊断结束之后,在此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螺旋CT、胸片等放射性检查[1]。
患者临床症状分析均表现为胸闷、胸痛、气短等症状,患者的体征表现为病变区域呼吸音稍弱、心率有所加快,并且心浊音界有所扩大,部分患者的肺动脉区可以听到奔马律。患者血气分析诊断标准为:PaCO2指标为:39.3-48.6mmHg,PaO2指标为:51.2-59.4mmHg。患者采用螺旋CT、胸片等放射性检查,急性肺栓塞患者可能会出现血管截断征、偏心性充盈缺损、附壁行充盈缺损等现象。
1.3 观察指标
        对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检出率、误诊率、漏诊率进行对比。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2.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行t检验、χ2 检验对比。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对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误诊率、漏诊率进行对比。螺旋CT、胸片等放射性诊断方式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心电图、血气分析等一般诊断方式(P<0.05),放射性诊断方式的误诊率、漏诊率明显低于一般诊断方式(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肺栓塞使外科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疾病,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胸痛、晕厥、呼吸困难、咯血等。在临床中诊疗过程中,应当及时给予患者相应的诊疗措施,为患者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如果不能及时给予患者救治,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以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急性肺栓塞疾病具有高致死率、高误诊率、高漏诊率。由于急性肺栓塞疾病的发病速度很快,并且通常不会出现十分典型的疾病症状,因此极易漏诊、误诊,这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以及疾病的治疗效果都会产生十分严重的负面影响。由此说明,选用正确的诊断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疾病诊断检出率,减少该病的死亡率,在临床治疗中,合理选择诊断方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
        急性肺栓塞疾病在发病时,患者通常都会出现一系列的血气变化,而这都会导致的心跳速度变快。因此,通常在临床治疗中,医生会对患者的血气进行观察分析,或者利用心电图来对急性肺栓塞疾病进行诊断,但是由于这些诊断方式的诊断检出率相对较低,并且在诊断时还存在着一定的误诊以及漏诊现象,这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形成了一定的威胁。
        根据临床实践证明,相较于临床症状分析、血气分析以及心电图检查等诊断方式,螺旋CT、胸片等放射性诊断方式更具有诊断价值。通过利用放射性诊断的方式,能够极大的提高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检出率,并有效控制误诊率以及漏诊率,能够有效控制疾病死亡人数。在现阶段的急性肺栓塞放射性诊断中,最常用的诊断方式就是螺旋CT以及胸片。这种诊断方式的优点就是诊断速度快、安全可靠、并且无创,不会对患者产生物理性伤害或者化学性伤害。放射性诊断方式不仅降低了疾病诊断的误诊率以及漏诊率,同时提高诊断检出率,这对于降低急性肺栓塞死亡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本研究中,通过对60例患者利用放射性诊断以及一般诊断方式进行诊断,并对比诊断检出率,研究结果显示放射性诊断方式的诊断检出率高于一般诊断方式,并且放射性诊断方式的误诊率以及漏诊率均低于一般诊断方式,由此说明,放射性诊断方式对于急性肺栓塞疾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影响[3]。
        综上所述,在急性肺栓塞的诊断中应用放射诊断,能够有效提升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检出率,同时也能有效控制漏诊以及误诊的机率,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朱乐, 雷子乔, 余建明,等. 320排CT肺血管减影成像对急性肺栓塞诊断的初步临床研究[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7, 36(5):728-732.
[2]李培秀,耿园园,焦亚彬,等.急性肺栓塞治疗前后双能量肺灌注成像的半定量对比研究[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17,33(12):1850.
[3]李菲, 唐笑先, 师建强, et al.不同类型急性肺栓塞临床相关因素分析及胸部继发改变的CT肺动脉成像特征[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8, 52(1):9-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