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顾钱江、郑良、陈弘毅
12月28日,国家医保局公布了调整后的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成功的药品平均降价50.64%;2021年1月将公布新一轮“灵魂砍价”,更多药品将实现大幅降价。
追溯药品“灵魂砍价”的缘起,不能不提到一个地方——福建省三明市。2012年,三明市启动医改,率先向价格虚高的药品和耗材“开刀”,成效显著。
正是借鉴了三明医改的经验,有关部门组建“国家队”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并撬动了多个省份启动省级或跨省联动集采,打破了固化的利益“坚冰”。
改革措施“刀刀见血”,全部针对行业盛行的“潜规则”
“改革之前,三明医疗费用每年呈两位数增长。2011年,全市医疗总费用为16.9亿元,其中药品耗材费用10.2亿元;职工医保统筹基金收不抵支,不改革无以为继。”时任三明市副市长、现任三明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詹积富说。
到三明任职副市长前,詹积富在福建省药监系统工作十多年,对这一领域的乱象有切身体会:药品耗材流通从全国、省、市、县区到医院层层加价,出厂价和省级中标价相差数倍、十几倍,到了患者手中上涨数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屡见不鲜。
以某药厂生产的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缓释片为例,药厂以6元多的出厂价给全国总代公司,总代公司以10元的价格给各省份的代理分销商,在省级招标中标价高达69.8元。
“抓医改首先要抓‘药改’。”詹积富说,2012年三明医改启动,“第一把火”就烧向流通领域虚高的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措施‘刀刀见血’,针对的都是长期在行业盛行的‘潜规则’。”
以“两票制”为例,三明要求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极大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层层加价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此外,三明从省级同一采购药品目录中选取129个品规,主要是辅助性、营养性药品,实施重点监控,对每个月开这些药排名前十的医生公示、约谈,让其说明理由。
三明在全国率先将城镇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新农合三类医保经办机构整合为医疗保障基金管理中心,负责药品限价采购与结算,增强议价能力,切断了医院与药品耗材供应商之间的联系。
在斩断医疗回扣“灰色收入”的同时,三明还大刀阔斧改革医院和医生收入分配机制,提升阳光收入水平,将医院工资总额与药品耗材、检查化验、床位收入等脱钩,实行院长、医生全员目标年薪制。至2019年,三明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院长平均年薪在30万元以上,三甲医院院长年薪40多万元,医生平均年薪比改革前增加两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