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远程教育与农村的发展
[09/01 17:10]
|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飞速发展,但我国农业同国外比起来却还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追溯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国农民接受教育程度不够,自身发展落后于社会快速前进的步伐。农村远程教育通过网络资源共享打破了这种传统的格局,它的出现无疑给农村的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给农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
|
|
黑暗的剪影 (林清玄 )
[08/31 10:58]
|
在新公园散步,看到一个“剪影”的中年人。他摆的摊子很小,工具也非常简单,只有一把小剪刀、几张纸,但是他剪影的技巧十分熟练……
|
|
|
艺术的道路 (王安忆)
[08/31 10:46]
|
钢琴家傅聪有一回来上海开独奏音乐会,铃声响后,傅聪出场了……
|
|
|
穷人 (托尔斯泰)
[08/31 10:41]
|
在一间渔家的小屋里,渔妇冉娜在灯前织补一张旧帆。屋外,风在呼啸,轰鸣的海浪冲击着岸崖,溅起阵阵浪花……
|
|
|
看《论语》谈饮食
[08/24 16:51]
|
孔圣人克己复礼,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就饮食上来说,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认为君子用心求道而不费心思去求衣食。
|
|
|
|
索尔仁尼琴《红轮》:世界文学史上的奇葩
[08/24 16:36]
|
索尔仁尼琴所著《红轮》,堪称世界文学史上的奇葩。不仅总文字量可能是有史以来最长的文学作品,而且这部作品涵盖了20世纪初期几乎所有俄罗斯(苏联)重大政治事件。征得学者金雁、秦晖先生的同意,我们缩编了他们为本书所作长达3万字的长序《“向后看就是向前进”?》介绍这部惊世之作,使读者更好地了解索尔仁尼琴。
|
|
|
心灵的挣扎——《废都》辨析
[08/23 10:08]
|
《废都》解禁,成为近来书界的一大热点话题。已有评者在重读重评,不乏妙文。我的这篇文章写于《废都》出版的当年,已十六年矣。现应博友之约贴出,原文照登,不改一字,看看当时的见识和迂回,也不无趣味。我愿接受网友、读者的无情检验和尖锐批评。
|
|
|
秋之三章
[08/18 16:18]
|
秋天是一个有着多种释意的畅想季节,它意味着收获,更重要的是重新播种了希望,这才是秋天的真味。
|
|
|
乡村听雨
[08/18 16:11]
|
黄梅时节,我喜欢搬一把竹椅,独自坐在乡下老屋的大门边,听来自长空的雨,一阵阵打在瓦片上,噼里啪啦的声响,洒珠落玉般清越在高高的头顶。
|
|
|
一枚碧绿的叶子
[08/18 16:06]
|
宇宙间一切奇迹之中,最令人惊叹的也许就是生命。一只夏夜闪亮的萤火虫、一头笨重无比的大象、一棵参天耸立的杉树,以及一个个走在熙熙攘攘人群中,有着不同肤色、不同名字的人……所有这些,都构成了这个世界的活力所在。
|
|
|
闲话唐玄宗,品味《长恨歌》
[08/11 11:30]
|
在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中,唐玄宗几乎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这个人身上集中了太多的故事,承载着太多的文化,渗透了太多的情感,也给历史留下了太多的遗憾。
|
|
|
逝去的国宝:一代大师季羡林
[08/11 11:21]
|
对于季老,实在是尊崇倍至。小时生活在那一日三餐都成问题的穷乡僻壤,除了从教科书上知道有季老这位大师外,对其一生的著作几乎一无所知。后来,上学来到北京,才接触到季老的一些文章,却也只是季老众多学术中的牛毛。如今,季老逝世即将一周年,但对他的生平事迹依然知之甚少,成为终身的憾事。
|
|
|
梦眼红楼
[08/06 16:53]
|
红楼梦魇,其可叹可悲者甚多。文章取用其中几个女性,以第二人称的角度抒发了对其慨叹之情。想象力较为丰富,行文充满亲和力。读来也不禁感伤。红楼多叹,青灯古佛摄人心魂。
|
|
|
|
大山-四季-心情
[08/04 15:45]
|
春天的山刚刚萌芽,那种一草一木都呈现出极强的生命力。就象在母体里孕育了十个月的婴儿,刚刚挣脱了母体的束缚,伸展着娇嫩的腰板,无拘无束的成长一样,给人一种新鲜、柔情洋溢的感觉。
|
|
|
空中孤月巴金
[08/04 15:39]
|
二十四个循环往复的节气里,有你恒温的季节。一支笔杆,半尺书案,令多少垂危的灵魂重新点燃生命的希望。
你,就是巴金。一个穿越世纪的百年老人;一个见证了历史百年的大文豪;一个奋斗不息的智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