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家谈二次房改:住房应确立为准公共产品
[09/28 15:27]
|
二次房改方案提交国土资源部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新闻,搅动了业界和社会关于房价大讨论的舆论氛围。14位房地产界专家联名上书,建议进行二次房改,并提交了二次房改的意见稿。
|
|
|
淡泊的境界
[02/16 11:26]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回归自然的淡泊;“晤入无怀境界,一轮之心月独明”,是以心为禅的淡泊。“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是浸淫诗文、不改其乐的淡泊。“廓然神自清,含虚洞玄妙”,是通过静坐体验到一种禅悦和法喜。
|
|
|
活在感恩的世界里
[01/16 14:31]
|
活在感恩的世界里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也是一种智慧的生活态度。
|
|
|
小河里的流水
[12/11 11:05]
|
无常,是佛陀的基本教导,即没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每一样东西都是转瞬即逝的。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要有那么多的烦恼?即使是同一条河流,也没有一样东西可以保持永恒,只要有耐心,只要等上片刻,那些叶子将会流走,那些泥沙将会再度沉淀,那些水就会再度变得纯净。
|
|
|
春初新韭 秋末晚菘
[12/08 11:07]
|
生活淡泊,安贫乐道,生活的滋味中,白菜和羔豚、熊蟠自然一样鲜美。能做到这一点,又是另一种极高的境界了。
|
|
|
三座菜园,三种人生
[12/03 14:50]
|
在杨梅的王家菜园,被称之为“王永庆的秘密菜园”,菜园随台湾季节变化种植各种蔬菜,有趣的是,菜园里的农夫若发现被虫咬坏了,不能食用的菜叶,是不会丢掉的,他们一一累积后,再作为厨余回收,做成有机肥料,一片菜叶都不浪费。
|
|
|
真正的喜悦
[11/27 10:06]
|
从禅的传承来看,禅家把生命看成一朵花。这在佛陀灵山法会“拈花微笑”的传法中可以看得出来。它的旨意就是每一个人要如如实实地接纳自己,依自己的根性因缘去实现自己的人生,就像一朵花开了一样。
|
|
|
我把创意丢在哪儿了
[11/24 10:50]
|
小时候,拿一根竹竿当马骑,几个小药瓶假扮一大桌家家酒,条件有限,创意无限,我们不受约束。现在的我们非要一切照着说明书来,条件不够就无法开工,什么事都想追问出个标准答案。我们比三岁孩子的智商高多了,但是我们的创意更高超了吗?
|
|
|
喝茶经 真正的品味生活
[11/20 11:27]
|
基本上,我算是一个咖啡和茶通吃的人。虽然同时兼有这两样爱好的人并不多,但茶和咖啡其实都是关于“品味”的玩意,这玩意的背后也着实有着一番大学问。
|
|
|
远离疾病 素食更健康
[11/18 13:43]
|
在现代社会,古老的佛教素食主张,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健康观念和生态道德。
|
|
|
道可道 茶之道
[11/13 15:03]
|
茶的文化和社会功用已超出了其自然使用功能,使中国茶文化初现端倪。茶为文化,可怡情养性、休闲交友,可寄高风雅韵、淡泊明志……于是有了茶道。
|
|
|
改变命运的黄金律
[11/12 15:53]
|
世上最有用的学说,是能指导人如何去改变自己的。如果他做不到,那就是没有用的学说。我很喜欢受指导,因为我是一个实际的人,活着就想活得好一点。要是那个学说不能说服我,对我来说就完全没有用,不为我所接纳。人在基本的需要上,最希望获得指导的事是:
|
|
|
开心过一生
[11/11 14:16]
|
人们看惯了日升月落,春秋代序;习惯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冷暖世象。世间万物的改变,却很难看淡人间的悲欢离合,情仇恩怨,更难将伤心难过看得风清云淡。过了很多年的改变以后,我们要将开心自在当成一种习惯。
|
|
|
低调做人是一种智慧
[11/10 15:05]
|
山不解释自己的高度,并不影响它耸立云端;海不解释自己的深度,并不影响它容纳百川;地不解释自己的厚度,但没有谁能取代她作为万物的地位……
|
|
|
人生的三重境界
[10/31 14:44]
|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
|
|